,化遗址中,发现了一块半圆形黄铜片和一块黄铜管状物,年代测定为公元前4700年左右。值得指出的是,最近在上海光源,采用x射线荧光面扫描分析,发现姜寨黄铜片不同区域的锌含量差异显著,而铅元素呈零星点状分布,其特征与固态还原法制备的黄铜完全相同,从而证明先民在使用天然金属与发明金属铸造之间,都曾采用热煅法或固体还原法冶炼金属。[2] 我国最早用黄铜铸钱开始于明嘉靖年间。 "黄铜"一词最早见于西汉东方朔所撰的《申异经·中荒经》:"西北有宫,黄铜为墙,题日地皇之宫。" 这种"黄铜"指的是何种铜合金,待考。《新唐书·食货志》又有'青铜"、"黄铜"的称谓,分别指矿石颜色和冶炼产品,坑有殊名,山多众朴",指的是火法炼制的纯铜。 黄铜一词专指铜锌合金,则始于明代,其记载见于《 黄铜 黄铜 明会典》:"嘉靖中则例,通宝钱六百万文,合用二火黄铜四万七千二百七十二斤……。"通过对明代铜钱成分的分析,发现《明会典》中所说的铸钱种真正意义上的黄铜的出现较其它几种铜合金晚很多,这是因为黄铜中金属锌的获得比较困难。 氧化锌在950℃一1000℃的高温下才能较快地被还原成金属锌,而液态锌在906℃时已经沸腾,所以还原得到的金属锌以蒸气状存在。在冷却时反应逆转,蒸气锌为炉中的二氧化碳再氧化成氧化锌,因此要得到金属锌必须有特殊的冷凝装置。这是金属锌的使用比铜、铅、锡、铁的使用晚得多的原因,也是黄铜铸币出现较晚的原因之一。 商周时期铜器的含锌量都很低,一般在10-z数量级。西汉、新莽的钱中有板个别的铜锌甘金钱,其中有的钱币中锌的含量达到7%本公司专业废金属回收,废铜,废铁,废锡,不锈钢,铝合金,废钨,钨钢,镍,钼,硅,锌合金,铅,铟,钢,库存五金,废铜,铜制品,铜材料回收,包括,紫铜,黄铜,红铜,青铜,磷铜,磷青铜,白铜,电机铜,电解铜,铜板,铜线,电缆铜,马达铜,漆包线铜,铜排,铜块,铜锭,铜模具,铜螺丝,铜销,铜屑,铜粉,铜丝,铜棒,铜铆钉,铜油嘴,铜烙铁头,铜焊丝,铜合页,铜把手,铜门,铜水龙头,铜配件,铜散热片,铜管,铜端子,铜鼻子,铜管脚,铜箔,铜套管,光亮铜,铜触点,铜板,铜型材,配电柜铜排,镀锡铜,镀银铜件,电路板铜箔,铜工艺品,铜粒,铜锁,铜针,铜齿轮,铜五金件,铜制卫浴配件,铜冲片料,铜边角料,铜字,铜水箱等各种铜废料回收,铝合金,铝屑,铝板,PS印刷铝板回收,铝棒,铸铝,工件铝,铝粉,铝型材,铝合金,模具铝,铝合金机台,不锈钢不锈钢不锈钢,316不锈钢,不锈钢螺丝,不锈钢模具,不锈钢板,不锈钢管,不锈钢丝,不锈钢屑,不锈钢块,铅块,镍块,镍网,镍渣,合金,锌合金,锌块,钢铁,钢材,铁屑,钢板,槽钢,工字钢,彩钢板,镀锌板,镀锌管,无缝管,建筑管,扣件,模具钢,高速钢,白钢,钢筋,螺纹钢,线材,螺丝,钢丝绳回收,等各种废金属回收,但是这并不能说明黄铜铸钱产生于西汉新莽之际。因为这些铜锌合金是极个别现象,其含锌量又普遍较真正意义上的黄铜含锌量15%一40%要小得多。所以我们认为这些含锌的铜钱是汉代在"即山铸钱"中使用铜锌共生矿时产生的。据对有关矿山进行调查后发现,山东的昌潍、烟台、临沂及湖北等地都有资源丰富的铜锌共生矿,这就使冶炼后的铜含有一小部分锌。到了唐代,由于铸钱材料的规范化,使所铸行的钱币中锌的含量均为恒量。 从约公元 1230 年起,黄铜制品在欧洲流行了约 300 年之久,因为它们比大型的雕塑品便宜得多。始于 1231 年的威尔普大主教的铜像,是人们所知的用黄铜制作的最早的铜像。铸造黄铜制品的过程是这样的:先把粉碎的锌矿和木炭跟铜块混合起来加热,使锌和铜结合在一起,再加热使合金熔融,然后将铜液灌入铸模。英国最早的黄铜器是进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