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野山参的品质要通过五形六体来鉴别,其中五形分别是“芦、艼、纹、体、须”, 六体分别是“灵、笨、老、嫩、横、顺”,它们每一个细节的辨别,都有很大的学问,前边小参已经给大家详细介绍过了五形中的“芦”和“艼”,今天小参再给大家介绍一下野山参的“纹”。
由于野山参的生长年限都较长,至少在15年以上,而人工栽培的参为了追求高产,急功近利,生长年限都较短。所以表现在皮色与皱纹的形状特征上,野山参明显有别于其他园参,移山参等充参趴货。
野山参的皮
首先小参给大家介绍一下野山参的表皮。野山参的表皮相当于乔木的树轮,自然环境与年限都会表现在皮色和皮质上,通过野山参的表皮可解读出其生长年限,更可分辨出其原生地的自然环境。
野山参锦皮
根据土质不同,野山参的表皮呈各种颜色。黑土地则皮色白,黄土地则皮色黄,土质富含氧化铁,会有红棕色。但不管什么颜色,只要够老的野山参,刷清浮泥(经线弓子细刷),擦去外皮后,野山参的表皮手感平滑,皮面有光泽,似锦缎般闪光,俗称锦皮。
随着生长年限不断增加,野山参药用成分不断积累,其中肉眼可察觉到其挥发油不断增加,使得表皮油光可鉴,芳香扑鼻,这是野山参的重要特征。而所有人工种植的参,生长在园子里,植物单一,缺少众多伴生植物的熏陶,挥发油少,表皮粗糙无光泽。
野山参老皮
老皮是年限较长野山参的肉质特征,主根整体凹凸不平,呈不规则圆柱状,表皮有光泽,在历经沧桑之后,更显年月,皮色偏深,呈老黄色。但也有些野山参由于生长在缺肥少水的上层,年龄不大,会有老气横秋的容貌,但其少有光泽,和老皮野山参有明显区别。
野山参老皮的颜色与坡向和土壤有关,生长在阳坡的野山参,皮色显黄;而在黄土地生长的野山参皮色黄而偏棕。
小参要提醒大家的是,老皮不是粗皮,老皮是指整个主根起伏不平,整体看起来不光洁,而任意一个局部却都是光洁细腻的;而粗皮是指整体粗糙不平,任一局部也是粗糙不平,无一处光滑细致。年限较长的野山参会有老皮,但绝不会出现粗皮。就算再好的园参和趴货,其虽形体酷似野山参,但它粗糙的皮质却无法改变。
野山参嫩皮
野山参嫩皮是指主根整体圆润光洁,表皮色白脆弱,圆胖质嫩,是年幼野山参的肉质特征。
野山参的嫩皮同样与野山参生长的坡向和土壤有关,长在阴坡,漫射光多,皮色会显得细腻娇嫩,而长在黑土地的野山参则更加皮白细嫩。
野山参的纹
野山参的纹是指野山参主根膀头上横行的皱纹,这种皱纹的形成直接与野山参向下收缩的特性有关。野山参的皱纹自上而下呈一圈一圈环状,而非一线旋绕无数圈的螺纹或螺旋纹。
野山参纹的形成
人参芦头,为了防冻,每年加长多少,就要向地下收缩多少,这种收缩力由主根膀头来承受。野山参年长日久,生长年限至少在15年以上,致使主根膀头收缩的皱褶积累成环状横纹。由于野山参长在原生地一直没有移动,环状横纹细、密、深,主根收缩性表现十分突出。
野山参铁线纹
主根肩膀处皱褶又细又密,且深,圈圈相对独立,互不相连,又紧密相依,夹杂有微量黑泥的纹就是铁线纹。
仔细观察铁线纹,下皱纹的边沿盖着上皱纹的边沿,纹沟向下纹沿向上,这些致密的皱纹是直立而生的芦头收缩时向下挤压,多年积累所形成的,可谓“肩纹紧密细结皮”。
铁线纹是野山参的典型特征之一,芦茎十几甚至几十年的收缩挤压,才能有此健老的额纹,这也是生长在原生地,一直不曾移动过野山参的特征。野山参的铁线纹(膀纹)是检验的重点所在,皱褶的深浅、粗细、疏密,主要与年限有关。
野山参长在野外,地上台秆是直立的,不能要求它与机械产品一样与地心取标准的90度垂直,垂直程度不同,承受芦茎的收缩力也不同。所以同一年限,铁线纹的疏密深浅粗细均不同,所以不能机械教条的妄断纹密者年限长,纹疏者年限短,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判断。
野山参跑纹
正常情况下野山参一直长在原生地,绝不跑纹,但遭遇野兽牲畜践踏,或者自身害病烂根会跑纹,所以看到跑纹,若不是移动所致,不是害病,则不能怀疑这支参的纯度。移山参、园参等因为经过移栽,会造成膀纹粗、浅、下延而跑纹,这也是它们和野山参的一大区别。
在野山参的鉴别中,看纹识野山参是个功夫活,野山参五形俱美,通过皮、纹检验野山参品质的功夫并不容易学,只有看过成百上千的鲜野山参,才能觉察出它们彼此间的微妙差别,从而对野山参的品质做出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