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中国在内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13个国家博物馆,联袂用各个时期、不同门类的234件(套)文物实证了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丰富多样的文化交流。这是正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的“殊方共享——丝绸之路国家博物馆文物精品展”,讲述的千年交流故事。
展览上的各种陶瓷器或许会让观众眼界大开,也让人深深叹服英语单词china的“瓷器”之意。
例如,展品中一只来自中国唐代的杯子,是迄今为止在拉脱维亚境内发现的唯一一件中国文物。它辗转来到拉脱维亚的故事,恰好说明丝绸之路的历史。
据介绍,这只杯子是1835年在锡古尔达的撒库卡尔斯考古发掘时被发现的。此次发掘的大部分出土文物,包括珠宝和武器碎片,如今多藏在伦敦大英博物馆。这只中国杯子可能是沿着丝绸之路来到中亚,再从那里到达保加利亚的伏尔加,再经维也纳商人转手抵达波罗的海沿岸。
此次亮相的“唐三彩三足骨灰罐”来自韩国中央博物馆,是统一新罗时代(公元668年—公元901年)的文物。当时新罗贵族将高档陶瓷配上银制壶盖作为骨壶使用,骨壶上饰印花纹、施绿釉、青釉、三彩等。熟悉的唐三彩配了个银盖,就成了新罗贵族的骨灰盒。这样的脑洞大开让观众印象深刻。
我国目前具陨石鉴别能力的机构除了国家相关科研单位还有湖南中历收藏品鉴定中心。不参与任何交易,为我国合法第三方鉴定机构,对疑似陨石采用仪器无损化学成分分析,并将分析结果与国家相关各国陨石数据比对,从而准确科学得出结论。证书得到了专业人士及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