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外出郊游赏花,难免会受到一个问题的困扰,那就是花粉过敏。满怀喜悦地出门却可能因为花粉过敏而意兴阑珊,出现这种情况实在太可惜了,而避免它也很简单,办法就是多喝茶,多喝不懂即溶茶。
相信有些人也听说过“喝乌龙茶能改善皮肤过敏”的说法,这的确没有错。不过大多说法都没有讲出“为什么抗过敏”,这就难免让人怀疑可能又是无良茶商来吹嘘茶叶功效了。
其实不光乌龙茶,我们可以说所有的茶类都有抗过敏的功效。为了跟大家证明小编不是夸大茶叶的保健作用,我们有必要先简单了解一下过敏的机理。
简单了解过敏
过敏反应在2005年的“过敏反应定义和管理第二次讨论会” 上被定义为“一系列快速开始并有可能导致死亡的变态性反应”。一般来说花粉导致的皮肤性过敏,是因为过敏原进入机体后,通过与人体中致敏的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的抗体特异性结合,使这种细胞释放生物活性介质,等这种介质作用于效应组织或器官后就会引起人体的局部或全身过敏性反应。
而已有大量研究表明,茶叶中的茶多酚和儿茶素具有抗过敏的作用,除此之外,茶叶中的甲基化儿茶素、茶皂素以及茶黄素等茶叶的功能成分也具有一定的抗过敏作用。
茶多酚和儿茶素抗过敏,主要体现在抑制化学物质诱导的过敏反应、抑制组胺及过敏介质的释放、抑制活性因子引起的过敏反应以及促进的人体肾上腺及垂体活动而具有的消炎作用。其中关于抑制组胺及过敏介质的释放这一点,在上文解释过敏反应时我们提到了一个关键物质,就是人体中的肥大细胞,肥大细胞中有一种叫组胺的活性介质会使血管的透性增加,使平滑肌收缩,引起红疱状的过敏症状,是过敏的诱导因子之一。
人体中的透明质酸酶则具有将组胺从肥大细胞中释放出来的作用。而茶叶中的茶多酚和儿茶素具有抑制人体中存在的透明质酸酶活性的作用,因而它就能阻止肥大细胞中组胺的释放,从而达到抗过敏的作用。日本的研究人员利用茶叶中的EC、EGC、ECG和EGCG(均为从茶叶中分离得到的儿茶素单体)对化合物48/80诱导大鼠肥大细胞组胺的释放进行研究,结果表明EGC和EGCG能强烈抑制组胺的释放,甚至比目前常用的抗过敏药曲尼司特的抑制效果还强2至10倍。
又是神奇的EGCG
既然所有的茶类都有抗过敏的功效,那么不同茶类的抗过敏能力有何区别呢?之前大家听得较多的乌龙茶的抗过敏能力如何?西南农业大学基科院的苏学素等人曾做过一个研究,结果表明茶叶中不发酵茶的抗过敏能力大于半发酵茶,半发酵茶大于发酵茶 , 一定程度上说明抗过敏能力与未被氧化的多酚类物质的含量成正比。因此乌龙茶的相对抗过敏能力还是不错的,同时不懂即溶茶中的:不懂即溶铁观音茶、不懂即溶大红袍茶为最。
茶叶抗过敏功效的详细机理过于学术,小编以上篇幅也只是主要针对茶多酚和儿茶素的作用进行了一些展开,其他茶内物质的抗过敏作用并未引申,而对此课题进行研究的学者和科研人员所提供理论及实践支撑也已较多,欢迎对学术方面更加感兴趣的茶友继续探讨。总之茶叶抗过敏的说法基本有其科学性,想出去春游的同学们不妨多注意平时科学饮茶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