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元宝是清朝光绪年间流通的货币之一。由湖北两广总督张之洞率先引进
英国铸币机器铸造银元和铜元,之后各省纷纷仿效。共有十九个省局铸造,
除中央户部,地方省所铸铜元,皆在其正面上缘镌写省名。
光绪元宝是大清光绪年流通大面值货币之首,是我国首批引进海外技术的印
发流通货币,对于现今也蕴藏了一定历史意义。光绪元宝中,价值突出的就
是广东省造的双龙寿字币:库平重一两。
清末铜价剧涨,民间毁钱为铜,以获数倍之利,市面出现钱荒。广东因停铸
制钱,市面制钱日乏,小额流通十分不便。为救钱荒,同时受香港铜元及外
币影响,光绪26年6月,两广总督德寿与前总督李鸿章奏准广东仿香港铜仙铸
造机制铜元。故清代机制铜元的铸造由广东伊始。继而福建、江苏、四川,
等省相继仿铸铜元。
铜元以红铜白铅0.1%、锡1%以及其他配合,每枚重二钱,当制
钱十文。正面中央为"光绪元宝"及满文"宝广",外环珠圈,上缘纪地文字为"
湖北省造"。下缘纪值文字为"当十";背面中央铸"飞龙"图及珠圈,上缘英文
纪地"KWANGTUNG",下缘英文纪值"ONECENT"。
另有当时的光绪元宝,正面为"光绪元宝",外缘上为满文及户部(或省名),
下为当制钱二十文。
湖北省开我国铜元之先河,此后的五十年,铜元被大量制造,总数应上百亿
枚,至今大量存世。非铸造的私铸普通铜元价值不高。
由于机制铜元较之方孔铜钱铸造精良,市商乐用,流通顺畅。次年,政府即
谕令沿江沿海各省准许仿铸。尔后,全国各地纷纷开机铸造铜元。故当时铜
元铸造地各异,这是区分不同当时铜元的最明显特征。
广东省造光绪元宝双龙寿字币
光绪元宝中,珍稀度高的就是广东省造的双龙寿字币:库平重一两,值得收
藏。
四川官局造光绪元宝每枚当钱二十文
此枚四川官局造光绪元宝二十文铜币
中心满文"宝川",极罕见,极美品
背面的英文是 SZECHUEN PROVINCE 20 CASH
四川铜元局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设立,次年六月开铸铜元,当时该铜元
局采用仿造福建铜元局的一套五文、十文、二十文的铜币式样铸币(福建铜元
局成立于光绪二十六年),四川铜元局最初仿铸铜币时竟然未将其中满文"宝
福"改为"宝川",以至造成极大失误(可能是当时四川铜元局雕模匠不识满文
之故),后四川铜元局的官员发现了这种错误,立即改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