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正宗许莘梓紫砂壶
许莘梓施艺精到,甘愿受贫,也不肯制作粗货,以廉价所得谋生,制壶气韵有名师俞国良风范。1915年由宜兴利永陶器公司,许莘梓、李阿时、吴云根三人
应山西省长之邀,到山西平定县创办平民陶器厂,任技师。1933年宜兴紫砂兴旺之际,应江苏省长之邀,前往苏州兴办陶器厂任技师,并带一班艺徒(约50-60人),传授技艺,为时两年,后因省长调动,歇业停办,仍回蜀山,以制陶为业。
抗日战争爆发后,1940年11月,日军占领蜀山一带,泥壶卖不出去,许莘梓生计窘迫,大儿子被日军抓取当劳工,身心交瘁,胃病复发,自此一病不起。1941年2月23日病逝,被安葬于蜀山东麓龙窑前。
紫砂壶是用于泡茶煮茶的。对于紫砂壶的性能“色香味皆蕴”过去早有定论。而且,科学机构也对砂 壶的“暑月越宿不馊”一事,较砂壶与陶瓷做了详细测试,的确证实了砂壶较陶瓷优越了许多,这一结论是基于紫砂原料的独特性。紫砂壶实用性强,乃在于它具有比较高的气孔率,使其具有透气性好的优点。据《中国陶都史》第394页记载:紫砂泥料“其特点是含铁量比较高,紫砂器的显微结构中存在大量的团聚状”,它的气孔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团聚内部的气孔,另一种是包裹在团聚体周围的气孔群,且大部份属于开口型气孔,紫砂器良好的透气性,可能与这种特属的显微结构有关。据宜兴陶瓷公司对各陶土的理化工艺性能测定,发现紫砂泥的气孔率高达10%以上。因而又说明了透气性好当然就是“泡茶色香味皆蕴”和“暑月夜宿不馊”的主要原因了。紫砂泥的可塑性和结合能力好,则是其有利于工艺装饰的原因。再则紫砂泥的焙烧温度范围也宽,为1190℃到1270℃,这是紫砂制品不渗漏,不老化,越使用越显光润的又一原因。以上均说明了,这种粉质细砂岩的紫砂土,是“宜陶宜壶”的泥料,也是陶都宜兴特有的宝藏。
紫砂名人录
紫砂七老:任淦庭、吴云根、斐石民、王寅春、朱可心、顾景舟
中国紫砂十大师:徐秀棠 徐汉棠 周桂珍 谭泉海 汪寅仙 吕尧臣
李昌鸿 顾绍培 鲍志强 何道洪
研究员高级工艺美术师
毛国强 朱建伟 王福君 王涛 吕尧臣 汤鸣皋 鲍志强 汪寅仙
季益顺 曹婉芬 沈建强 陈国良 顾绍培 倪顺生 范永良 徐安碧
文道堂紫砂一直坚持只做原矿紫砂壶,正品保障,全场正品,假一 陪十,全是宜兴原地直供,宜兴紫砂,老师手工制作,一手货源,以更好的壶更好的价让利给壶友,每一把壶都经过严格把关,再发给壶友,如有质量问题,可以及时联系包换,包退,确保壶友利益,壶友可以放心购买。
文道堂紫砂通过对紫砂方方面面的资料整理,特别是对紫砂壶起源发展、原料和工艺、造型、装饰,以及收藏、鉴赏等方面知识的讲解,希望能让广大的壶友、茶友对我国紫砂文化有全面的认识,体味紫砂壶文化的独特魅力!紫砂壶是中国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有的饮茶用具。紫砂壶不但具有优良的宜茶功能,还是一种具有收藏、玩赏价值的工艺品,享有“壶中壶”的美誉,为历代品茗爱好者推崇备至。紫砂壶源于宋代,发展到今,日臻成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