荸荠瓶为清代流行的一种瓶式,粗长颈,扁圆腹,状如荸荠而名。荸荠瓶造型创始于康熙朝,但当时均为民窑所作,罕有佳作传世。自雍正时,荸荠瓶造型方入御窑法眼,雍正官窑开始有限烧造,且形制规范,并一直流行至清末,其中尤以粉彩作品最为珍贵。雍正一朝荸荠瓶与乾隆及以后作品相比,其颈部修长,腹部扁平,整体造型更为纤细匀称,且其尺寸大小适宜,恰如其分,宛若亭亭玉立之少女,与乾隆以后寻常作品相比,其韵味可谓远胜。
此件“粉彩茡荠瓶”, 口径:4.22cm;重量:2754g.
该器型盘口长颈,扁圆腹,外侈圈足,泥鳅背,器形规正,削足考究,足端露胎,胎质洁白细腻,如同糯米,颈部两组四道弦纹线装饰,造型古朴端庄,器型线条优美,浑然天成,气质非凡,深沉大气,颇具大家风范。静观此件,其隽秀端庄,气质优雅,釉面匀净莹润,如锦似玉,彰显景德镇御窑dingji制作水平。该品画面颇具清初四王山水画风,远山近水,画工精良,用色典雅,矿物质的彩料与釉面结合处上方,侧光看如同五彩斑斓的彩虹,美不胜收,显示出其到代的特征。该品是一件可遇不可求的上等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