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镀技术是工业中广泛应用的基础工艺,涉及机电、仪表、电子通讯、汽车、船舶、轻工业、航空航天等众多行业,主要用于产品的装饰、防护以及性能的提高或优化,延长寿命,增加商品的附加值,具有独特的应用价值,是国民经济中不可缺少的工艺行业。
目前,全国大约有不到1.5万家电镀厂,电镀厂的分布比较分散,在华北、华东、华南等地区均分布有不同规模的电镀厂或者电镀园区。在电镀生产过程中,常使用大量的化学品和各种金属物质,同时消耗大量的能源和水等资源,且资源利用率较低,因此电镀行业在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大量的废水,称之为电镀废水。
电镀废水的来源一般为:(1)镀件漂洗废水;(2)镀液过滤和废镀液;(3)其他废水,比如电镀车间的“跑、冒、滴、漏”和实验室用水等等。电镀废水的水质、水量与电镀厂的生产工艺条件、生产负荷、操作管理与用水方式等因素息息相关。电镀废水的水质复杂,成分不易控制。根据镀件的种类不同,电镀废水中可能含有的金属离子分布广泛,包括铜、锌、镍、铬、镉、金、银等金属离子。由于有些金属离子对人体具有致癌、致畸等作用,因此电镀废水必须经过一定处理达标后满足国家排放标准才允许排放。
目前电镀废水的处理工艺还是以化学沉淀法为主,即通过投加石灰或液碱(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在金属离子沉淀pH下通过化学沉淀反应去除金属离子,主要原理是金属离子的氢氧化物难溶于水,从而实现对金属离子的去除。对于有些金属,比如铜和锌,其对应的硫化物比对应的氢氧化物更加难溶于水,因此,对于此类硫化物比氢氧化物更难溶的金属,一般采用先用石灰或液碱生成氢氧化物去除大部分重金属,再投加硫化物(比如硫化钠或TMT-15)生成对应的金属硫化物沉淀,从而实现达标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