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灭亡后,1912年4月袁世凯出任大总统。由于民国建立后,中央财政几乎有出无入,当时铸币、纸币十分复杂,流通的中外货币在百种以上,规格不一,流通混乱,折算繁琐,民众积怨,财政危机十分严重。基于此,北洋政府决定铸发国币,同时也想借助货币改制以解决军费问题。而袁世凯为了提高自己的统治地位,便把他的头像铸于币面,于1914年12月及1915年2月,先后由造币总厂及江南造币厂开铸一元银币,币面镌刻袁世凯头像,俗称“袁大头”或“袁头币”。
“袁大头”是对袁世凯像系列硬币的口语俗称,严谨点说叫“袁世凯像背嘉禾银币”。由于袁大头1元银元币型规整,图案新颖,有明确的重量和成色,容易识别。因此,袁大头银元很快就被老百姓接受,并迅速在全国的范围内流通。受到了社会认同,在国内金融市场上逐步取代了清朝的龙洋,成为流通领域的主币。
“袁大头”普通币正面为袁世凯左侧五分像,上铸“中国民国X年”或“中国民国X年造”中文繁体,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寓意“民生、共和、宪政、及君主立宪”之思想希冀。
背面为嘉禾之图案,古称生长奇异的禾,古人以之为吉祥的征兆。亦泛指生长茁壮的禾稻。典出《书·微子之命》:“唐叔得禾,异亩同颖,献诸天子。铸在钱币之上寓意国家重视农桑、以民生为本;其另一思想取其家和之谐音,寓意“家和万事兴”之意。
“袁大头”的诞生,是银元发展的必然结果。“袁大头”在货币收藏界被称为银元之宝,它是中国近千种近代银币中流传最广、影响的银元品种,也是近代中国币制变革中的一个重要角色。且铸币之上当政者有国泰民安、吉祥如意之愿景,民间收藏,寓意"家和万事兴"之吉祥之宝,故有很高的收藏研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