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现场用电的常见通病及对策1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的特点1.1 临时性强。这主要是由建筑工期决定的。一般的中小型单位建筑工程工期只有几个月,多则1~2年,工程竣工后临时用电设施马上拆除,在实际操作中不可能像永久性供电设施那样坚固安全。1.2 用电量变化大。一个工程随着施工进度的进展,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用电量相差较大。在地基基础施工阶段用电量比较少,在主体施工阶段用电量比较大,在建筑装饰装修阶段用电量少。1.3 环境差、危险性大。施工现场本身环境较差,又是多工种交叉作业,随时有触碰供电线路的可能性,稍不留意极易造成触电伤亡事故。1.4 设备流动位置不确定。伴随着工程的进行,电气设备、手持电动工具变化频繁,再加上操作人员的麻痹大意,对电重视程度不够,更易造成危害。2 存在的通病/目前很多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执行的标准还是沿用几年前发布的《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时过近千本人认为此规范已经落后了。如今电器行业发展迅速,很多电器设备已经更新好几代产品了。但从现场检查情况看,距标准要求相差甚远,存在如下通病。正式厂家的产品,破皮漏电多,绝缘不合格,选用的导线截面小,不符合强度要求;保护零线采用铝线,不随相线一起敷设。架空导线固定点少,绝缘子数量不足。2.7 电缆线乱拉乱扯不合要求,电缆线路明放于地面上,没有一定规律可循;电缆埋设深度浅,电缆下缺50mm的细砂,覆盖不采用硬块压实;埋地电缆引出地面2m至地下0.2m未加保护套管;电缆接头不加接线盒,防水性能差。2.8 配电箱、开关箱材质差,隐患多。配电箱、开关箱的箱体防雨、防火差;箱体周围乱堆建筑材料,杂草丛生,操作维修极不方便;箱体尺寸小,箱内电器紧靠,操作极不方便,也不安全;配电箱、开关箱标识不清,易造成误操作;箱体引出线随意,有的从侧面,有的从顶进线,还有的直接从箱门口上,雨水极易进人箱体;分配电箱、开关箱位置设置不当,分配电箱距开关箱大于30m;箱内缺接线端子,“鸡爪形”线居多,电器缺棱掉角或缺螺丝螺母,少闸盖;一闸多用,乱接用电设备。2.9 现场照明接法随意。工地工棚大多低矮,小于2.4m的未采用36v以下的安全电压;照明线及灯具随意绑在铁丝上、铁架上、架管上、木棍或树权上,或挂在钉子上,线路破皮老化,绝缘差;照明线路未采用专用回路,不设闸刀开关,直接接在设备的闸刀上。3 消除通病的主要对策3.1 加强现场的用电管理,健全相应的技术档案。配备专职电工技术作业人员,实行持证上岗,加强维修检查,认真做好记录,建立相应的档案资料。把施工现场的电工整合起来组成机电班,实行技效考核扬长补短,以专业对专业好大程度的发挥每个电工的长处。
3.2 结合工地特点做好专项的用电施工组织设计。摸清工地现状,通盘考虑,精心设计,周密布置,作出具有实际指导意义的设计。3.3 严格执行“三级配电、二级保护”原则。可对现场实行总配电箱、分配电箱、开关箱和便携式移动开关箱配电方式,分配电箱、开关箱、移动电箱均加设漏电保护器。在严则基础多加了一级保护,四级配电三级保护,而且做到分级控制。可大大提高用电安全性。3.4 做好规范的三相五线制,降低用电危险性。大部分的施工现场用电由供电部门引来(三相四线制居多)。工地应设置自己的总配电箱,由第一级漏电保护器的电源侧做重复接地引出保护零线,工作零线和保护零线真正分离,并且在保护零线的末端及中间40m左右的距离多处做重复接地,保证每处的重复接地电阻值。用电设备的外壳、箱体等用多股铜线和保护零线并联。3.5 公司购买部应首先选择,省的合格品,选用“准用证”的产品。经过建设部、省建设主管部门,而且有“准用证”的产品方可在工地应用。尤其是漏电保护器、标准的配电箱、开关箱、电器装置等,要根据用电设备的性能,选配合理的参数,进行取舍,正确应用,做到公司所有项目上配备各级电箱统一化通用化。3.6 对外电进行认真防护。凡是外电线路小于规定的安全操作距离时一定要采取防护措施,做好方案,保证用电的安全。3.7 架空线路规范布设。选用合格的电线杆,配好绝缘子、横担,同一档距内的线路接头小于500la,线路正确排序。3.8 正确敷设电缆。对于采用电缆线路的工地,电线埋地、覆盖材料合乎要求;要加设接线盒,沿墙也要做到顺直、高度符合要求。3.9 重视现场照明,降低触电可能性。照明线路和动力线路严格分设,做好保护接零,使用安全电压,装设漏电保护器。电力电缆回收:长期高价提供中、低压电力电缆、高压电缆、超高压电缆、特高压电缆、阻燃电缆、交联电缆、油浸、塑料、橡皮绝缘电力电缆、架空绝缘电缆、耐火线缆、耐高温电缆、耐油电缆、耐磨电缆、耐寒电缆、防火电缆、铠装电力电缆、阻燃型电力电缆、电力光缆回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