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孙先生) 一九七七年的第一期《世界文学》显得非常小心翼翼。在“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旗帜,深入揭批‘四人帮’,努力做好外国文学工作”的总标题下,刘白羽、曹靖华、冯牧、季羡林、罗大冈、王朝闻等人都写了符合当时主旋律的文章,而茅盾的《向鲁迅学习》和冯至的《论“洋为中用”》两篇文章大致相当于复刊词,表明编辑部的谨慎而积极的态度。本期编发的文学作品大部分是朝鲜、苏联、日本和非洲作家的作品,欧洲作品有巴尔扎克的两个短篇,分别由金志平、郑克鲁翻译。还有苏联的鲍·瓦西里耶夫的小说《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刊发在这一期上,这很有些象征意义。可以想象当时的人们读到这篇小说时的那种激动的心情——“黎明”终于“静悄悄”地来了。
(主要收购家庭废旧书籍,企业、单位、学校图书馆处理书籍,各出版社、图书公司滞销库存书籍等。主要回收类别:古旧书、线装古籍、民国旧书、连环画,文学、历史、哲学、文化类旧书二手书。)
这期刊物的封底刊登了罗丹的雕塑《巴尔扎克》,穿着睡衣的巴尔扎克昂首挺胸,显得桀骜不驯。据说这幅照片是美学家王朝闻提供的,同期编发的他的文章《我们要拿来》也介绍并评价了这个雕塑。
这本标着“总内第一期”的内部发行刊物,或许就标志着八十年代文艺复兴时代的开始。当年我们没法看到它,但现在我们终于可以细细翻阅,并且体会当年文艺界人士的艰辛与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