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孙先生)朋友之间聊天,一直强调自己不搞收藏。其实,不是不想,是不敢,是所谓有贼心没贼胆的那种。原因很简单,缺乏收藏的财力。如果一定还要再加上一个原因,那就是错过了收藏的时机。至于学识、眼光之类,已经不用再列入原因了。
(收购旧书 旧书收购 回收旧书 新旧书回收.解放前后旧书回收,连环画回收旧书店长期专业高价回收各类古旧书籍 、家庭旧书回收,连环画回收,字画回收,小人书/线装书回收,学校旧书回收,公司整年废纸报纸回收,回收各类新旧名人字画、手稿信札、扇画、抗战史料、古玩杂件、线装书、小人书、邮票、信封、明信片)
这两个原因还有内在的关联。论时机,像王世襄、马未都那种年代,我们是不可能遇上的。地理空间上也差得太远,基本上是不可望也不可即。他们的收藏经历是传说,是故事,但跟我们关系不大,谈不上羡慕和嫉妒。上世纪八十年代还能够收到一些所谓好东西的时候,好像就根本没有过多少积蓄——在温饱问题没有得到完全解决的情况下,实在动不了那么“精神文明”的念头。那时候还没有两极分化,大家心态比较平和,每月几十块钱的工资也过得心安理得,不像如今这么焦虑。可是作为青年工人,收入很低,工资收入给我留下的印象,就是除了买饭菜票,还可以买多少本书。城里的书店,是我的主要消费场所,通常一个月只能去一次,去多了就得做好节衣缩食的准备。
也因此,买不起书,成为那个年代最为惨痛的记忆。
到了终于有点“贼胆”的时候,却发现自己的积蓄离“收藏”又变得十分遥远。不要说古董玉器,就是现当代书画,价格也扶摇直上。曾经想收藏现代作家比如郁达夫、林语堂等的信函手迹(收藏界称为“名人手札”),但面对成千上万的报价,还是知难而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