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给我们一些进食训练的建议 A. 处理偏食的习惯 1. 决定是否必须改变儿童偏食的习惯 a) 考虑儿童的健康及营养情况; b) 考虑家长、学校及社会对儿童的要求; c) 考虑儿童的独特性。 我们必须考虑以上各点,并作出适当的决定。 2. 决定所采用的模式 a) 行为更易法 b) 感觉统合治疗—须与职业治疗师商讨。 这两种模式认为儿童偏食有不同的原因,前者认为是行为问题,后者认为是感觉统合问题。所以,我们须商讨后,找出哪一种模式是帮助儿童的有效方法。 B. 儿童进饮的方法 1. 增强儿童合唇进饮的能力 a) 吹羽毛、吹纸屑、吹肥皂泡; b) 玩「锡锡游戏」; c) 使用吸管啜饮 2. 提高儿童双手持杯的技巧。可依照以下步骤进行训练: a) 双手伸向杯子; b) 双手拿着杯子; c) 把杯递到嘴巴前; d) 把杯子稍稍提高,放在唇边; e) 合唇吸啜; f) 咽下; g) 把杯子放回桌子。 3. 增强儿童使用不同方法进饮的能力,可练习使用以下物件: a) 碗 b) 水壶 c) 匙子 及学习处理: d) 纸盒饮品 e) 瓶装饮品 f) 罐装饮品 4. 训练员亦可重复示范或利用录像带播放进饮的程序,让儿童从不同媒介认识这过程。 C.运用不同的进食方法 1.用手指取食物 a) 练习用前二指拾取物件; b) 练习从碟拿取食物并放入口中; c) 练习把大块的食物一口一口地咬开才进食。 2.用匙子舀食物。可依照以下步骤进行练习。 a) 将手伸向匙子; b) 握着匙子; c) 用匙子从碗中舀取食物; d) 将盛着食物的匙子递到口中; e) 将匙子放进口; f) 合唇使食物从匙子上送到口中; g) 将匙子从口中取出; h) 将空匙子放回碗中。 3.用牙签、叉取食物 a) 练习前二指尖拾取物件 如:拾棉花棒、小型「家家酒」用具。 b) 增强前二/三指指尖的力量 如:玩小型射水玩具,拉开较硬的塑泥。 c) 使用牙签串食物。 4.用筷子夹取食物 a) 练习握筷子的方法: b) 练习用筷子把食物拨入中口: c) 练习打开筷子: d) 练习合上筷子: e) 练习用筷子夹起食物: f) 练习用筷子从碟子夹起食物並送至口中。 5.训练员亦可重复示范或利用录像带播放进食的程序,让儿童从不同媒介认识这过程。 D.其他 1.能分 可吃及不可吃的东西 把这2种东西放在儿童面前,教导他辨认 2.能独自完成进食过程 儿童未能完成进食,通常是由于未清楚指示或没有足够动机的缘故。所以,在安排程序卡上时,必须让儿童清楚知道完成这项目后会发生的事情。并在进食之后安排1种他喜欢的活动,以提高他独立完成进食过程的动机。 3.能独自弄简单的小吃 用程序卡显示小吃的程序 4.决定是否要改变儿童偏用食具的情况 a)考虑儿童的情况,学校,家庭的要求; 5.学习进食的礼仪 a)若儿童未能安坐,未能专心进食,我们便要在进行其他训练时,同时训练儿童的安坐及专注能力,并可逐步延长训练时间。起初,可要求儿童安坐桌前10分钟,当他达到目标后,即奖励他。其后,便把目标定为15分种或更长时间并逐步增长。 b) 儿童或会因不知如何处理空闲时间而把玩餐桌上的食具,家长可以考虑带一些他喜欢的小玩具或填色簿让他把玩,以避免他把玩食具,并帮助他适当地使用空闲时间。 c) 当然,我们亦要按个别儿童的情况,正面教导他们认识一些进食的礼仪。例如在教导他们认识:「不可站起来拿取桌子另一端的食物」时,我们便要让他们坐着进食,不可站立,并在他们坐着进食及夹取食物时奖励他们。 d)适当的座位安排能够让儿童有较恰当的社交表现。例如:让儿童坐在靠近墙壁位置,他便有较少机会离开座位四处奔跑。 e)有时,家长带儿童出外进餐时可能会感到有些压力,怕儿童有不适当的表现。若有这种感觉,家长宜先带他们到较多小朋友及须较快进食完毕的地方,如:快餐店;然后才带他们到较宁静的餐厅进餐。这样,家长就能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及实习,使他们有信心带儿童外出。 f)另外,家长亦要注意人手的安排。好有足够成人协助才带儿童外出。这样,一方面可确保儿童的安全;另一方面,部分儿童也知道当有很多成人在旁边时,他们常常不能任行己意,所以,他们的表现亦较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