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规模
近日在采访某市的一家农合行时,行长及主要的业务主管人员照例大谈该行业务的快速成长,从农合行向着达到农商行标准迈进,资产规模大幅度增长等等,但当被问及“什么是贵行具竞争力的业务?”“在该区域主要的优势是什么?”等问题时,整个团队立即陷入了沉思状态。
于是,我们不禁要问,在广大的涉农金融机构中,有多少机构能够清晰地明确其在区域的业务定位,又能发现并确立自身的独特的优势,并不断强化,使自身立于不败之地。还是这家农合行,当笔者问及针对“三农”方面的支持情况时,听到的回答是“只有两家分支机构在农村”。笔者不禁倒吸一口凉气,如此这般,即使从农合行改制为农商银行,看来还是要坚定地“进城”了。
其实,城里的风光并不见得有多么地美好。现在凡是有一定规模的城市,银行的竞争几乎都到了见红”的地步,大家蜂拥而至地争抢有限的机会、有限的资源,而金融服务的薄弱区域——广大的农村市场似乎还不那么被青睐。
一家农金机构如何确立自己一个富有特色的定位,这是摆在体规模各家农金机构面前不容忽视的关键问题。从国内外银行业成功的经验来看,凡是能够脱颖而出、保持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金融机构,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专注。
一家机构需要确定一个“专注”的事业领域,由此确定自身的发展战略规划。众所周知,苹果只用一款iPhone就打败了拥有上千款产品的NOKIA,这就是专注的力量。从全球银行业发展的趋势来看,只有少数巨型航母级的金融集团,才适合多元化发展,而大量的区域性的银行机构,更适合寻找适合自身的业务定位去专注地发展。
我国区域性银行的发展经验表明,凡是成长快、效益好、可持续性强的区域性银行,其业务核心定位都比较鲜明。如南京银行的债券业务、包商银行的小微体规模信贷业务、上海农商行的“金融便利店”以及广州农商行的“三农”特色服务等,都使得上述银行在其区域及相关领域名列前茅。
专注的思想决定了一家银行的发展战略,同样也可以“锁定”专注的群体。就群体而言,我们的农金机构当且确定“支持‘三农’,服务小微”的业务定位的前提下,从农业产业的促进,到县域经济的提升;从农户脱贫致富,到支持地区公共事业的发展,专注的不只是一个简单的“客群”,而是一个整体的区域社会价值链,由此带来未来的成长空间将是无限上升的。
体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