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雕塑——我们身边的艺术美

  • 发布时间:2019-05-24 16:56:01,加入时间:2019年03月01日(距今1919天)
  • 地址:中国»广东»广州:白云区新市镇均禾街小马岭夏花二路仲达街一号
  • 公司:广州家维雕塑景观工程有限公司, 用户等级:普通会员
  • 联系:杨经理,手机:13316202040 微信:zxzx0582

中国景观雕塑自80年代兴起,起步较晚,发展迅速,各类不同形式语言的雕塑相继在公园、城市广场、旅游景点、大型企事业单位和其它娱乐场所不断悄然问世。对这一发展快而又年轻的艺术,我们应清醒地审视:其一,我们的景观雕塑发展有很大的随意性,缺乏系统的理论基础;其二,雕塑与环境关系的确立,角色与角色语言的关系缺乏深层次的探讨;其三,没有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与雕塑专业沾边或不沾边的各路“人马”一涌而上,致使出现的景观雕塑中出现了大量的文化垃圾,造成视觉污染。

    对于理论与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当务之争在于加强理论研究和有效管理,使我们今后的城市景观能有质的转变。

    一、景观雕塑的美学意义

    景观雕塑的创造,是人类精神文明的物化过程。景观雕塑的形式与内容不能逾越民族与时代的限定(即人的主体精神所能达到的范围),它较集中的体现了这一时期人们审美的价值取向。景观雕塑能多样化地与环境相结合,给人们提供各类不同形式的审美场,这种审美场一旦形成,便不会轻易拆除,从而成为直接影响着人们的审 美取向的强制性景观,使人们的精神境界得以拓展,感情得以升华。

    二、现代雕塑的语言方式

    现代景观雕塑,以创造现代人的新的心理空间为目的,它同时呼唤着新的表现手段。不同的历史时期,产生不同的美学尺度;不同的文化背景产生不同的形态符号。当代的中国社会处于一个大变革时期,生活在变、观念在变、各种艺术形式也在变。古典的、浪漫的、印象主义音乐已退居次要地位,而让位给流行音乐。有人说现在是知识爆炸的时代,我以为也是审美趣味拓展的时代。因此,无论是中国传统雕塑语言的“静穆与伟大”,或者是西方传统的“单纯”与“高贵”式雕塑,都无法继续占居主导地位。人们对现代雕塑的题材、内容、造型手法及环境空间处理都有新的追求,希望景观雕塑语言能够适应当代社会的审美价值取向和时代的心理节奏。 不同的地域文化,不同民族的文化差异,不同的社会阶层,也会衍生不同的意识形态,被这种文化的“根”所决定,必然产生出多元的形态空间和多元的审美格局。

    在寻找社会潜在的审美意向的同时,雕塑家个人对景观语言的界定,感情的表达,重要的在于能坚持自己富有价值的独立思考。寻求与城市环境契合,与社会的精神追求方向一致并结合创作者风格的雕塑形式,使景观雕塑与环境设计展现出更为新鲜和独立的个性魅力。从而打破我们景观雕塑创作脱离环境,形式单调,格调平庸的现状。

联系我时请说明来自志趣网,谢谢!

免责申明:志趣网所展示的信息由用户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合法性、准确性由信息发布人负责。使用本网站的所有用户须接受并遵守法律法规。志趣网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志趣网建议您交易小心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