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票是20世纪50年代至85年代中国在特定经济时期发放的一种购粮凭证。 中国最早实行的票证种类是粮票、食用油票、布票等。粮票作为一种实际的有价证券,在中国使用达40多年,那时候,必须凭粮票才能购买粮食。
“票证经济”曾影响了我国几代老百姓的生活,那是一段凭票吃粮喝汤的年代,也是靠粮票、布票等票证过日子的计划经济时代。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它已退出了历史舞台,成为收藏者的新宠。
粮票曾作为中国的第二“货币”,分为全国粮票、军用粮票、地方粮票和划拨粮票四种,反映了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经济状况,可以说,小小粮票就是中国计划经济时期社会发展的见证,它所承载的深厚文化历史价值正是其吸引人的极大魅力。
此藏品为1966年全国通用粮票一组,粮票包含伍市斤粮票三张,參市斤粮票两张,壹市斤粮票一张,半市斤一张。粮票左上角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部”十字,下方为“全国通用粮票”,右侧中间为面值,面值下方为年份。
背面中间为粮票的“使用说明”,左右两边为阿拉伯面值。反面都盖有红印公章。此粮票一组七张,不仅图案、花纹线条精细,而且油墨配色合理,色彩新颖、明快,图案美观大方,具有极高的观赏和收藏价值!
粮票超容量地储存并展现着岁月的足迹和历史的年轮,以及社会变革发展中所经历的风雨和阳光。该组粮票题材各具特色,加之寓意突出,至今保存完好,着实难得。
经年累月的岁月侵蚀,更使这种具有不可复制性的票证文物日渐稀少,有极大的收藏价值以及升值空间。如今,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和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粮票早已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退出了社会舞台。但作为一段历史的见证,粮票的收藏价值、社会价值却随着时间的流逝更加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