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进入中国二千年了,佛教思想如一颗种子,落入土地后一禾三穗会结出诸多果实;一部佛典经过再三翻译,又经摘要、问答、论释后,会衍生出许多旁支学问,另立出许多宗派。佛教造像也一样,各时期传入的有限的印度造像如同种子,在各时代、各地域形成不同风格的造像。
随着中国佛教文化的成熟,传入中国的印度佛像在中国工匠的手中逐渐脱离原有风格,加入了中国自身的造像形态,建立、发展成独特的中国佛像,在这艺术融汇、交流中,呈现出各时代多姿多彩的鲜明特色。所以,要正确鉴定佛像必须具备四方面的知识概念,这就是地理概念、历史概念、文化概念和宗教概念,这就是要了解中国和古印度的历史,了解佛教产生和发展的有关知识。这样对我们正确判断和选择收藏是极为有益的。
鎏金佛像泛指一切以金属为质地的佛教造像,材质可以是纯金、红铜、黄铜、青铜、铁、银等,但一般特别指鎏金的铜佛像。金色是鎏金佛像为彰显光耀灿烂的神性所不可或缺的,因过于珍贵,鲜有纯金佛像,绝大多数以汞镀金在铜佛表面贴金。鎏金佛像始于两汉,盛于隋唐,一直延续至明清,跨度两千多年。
此件“铜鎏金佛像”高21cm,重1.58kg。此尊坐于双层莲花底座上,面相丰润,细眉长目,高鼻,薄唇,额头较宽,大耳下垂,表情庄重而不失柔和。底座下有卷瓣菊花纹构成的宝相花纹,呈菱形状态。其身材匀称协调,着袒右式袈裟,线条流动柔和,衣褶转折自若,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据了解,佛像一直是佛教的一个精神载体,是我国佛教的一种展示品。但是自从石雕行业有了一定的发展滞后,这种铜佛像艺术品就出现在了生活中,让一些佛教信仰者更有了一种信仰的体现。
2000年以后,国内佛像珍藏才先启动。2001年香港佳士得拍卖的永乐御制鎏金铜释迦牟尼佛仅以227万港币成交,国内反映冷淡;但随着中国艺术市场的生长和人们对艺术品熟悉水平的一直提高,金铜佛造像艺术的价值逐渐被人们所熟悉和挖掘,金铜佛市场先获得一连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