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侧墙诱导缝防水示意图已灌注混凝土强度:水平施工缝处不低于1.2Mpa,垂直施工缝处不低于2.5Mpa。,(2)钢筋加工及装
5砂石料有机质含量(%)5采用自卸汽车运输,装料尽量均载,同一料场供应的路段内,卸料距离严格,避免材料不足或过多;证堆入的时间不长,运送材料较摊铺工序提前24小时,以避免水分蒸发。
针对目前建筑施工图设计方面的实际情况,要求预算专业人员必须和熟悉设计、施工规范,如果规范不精通,必然造成漏项成差错。如设计施工规范规定了现浇混凝土构造柱与圈梁相交节点处,其圈梁上、下的六分之一层高或450mm范围内,构造柱的箍筋间距为100mm;现浇混凝土圈梁的转角和丁角处构造筋以及300mm的拐角弯锚固长度。而大多设计施工图也没给详图节点,顶多交待一句如圈梁、构造柱构造措施见某某图集,如对规范不熟悉,则会影响预算准确性,甚至有的预算人员忘记计算上述部位的钢筋量。而若对这些规范上的细节较熟悉,计算到这些相关部位的工程量时就能运算自如,不会出现计算错误或漏项的情况。
1帮条对焊接接头中心的纵向偏差d0.50
合理确定计算项目
凡是预算项目中综合的工作内容,编制预算时均不得再另列目计算。这就要求预算人员必须熟悉定额子目中所含工作内容,材料的类别、数量及价格考虑到的正常工作程序并把定额的总说明、分目说明及有关说明,真正了解透彻,不然势必造成重复计算或漏算的错误。例如《综合定额》(97)年第五章楼地面天棚工程中,预制板项目中综合了40mm厚板石,计算时C20细石混凝土就不能再次计算板面细石混凝土项目;而现浇板项目中却未综合该项目,在设计图纸中要求做细石混凝土找平层时,就必须单列项目另外计算。
(2)填缝料的灌注深度宜为3—4cm。当缝槽大于3—4cm时,可填人多孔柔性衬底材料。填缝料的灌注高度,夏天宜与板面平,冬天宜稍低于板面;8.7.8砼面的修整
准确计算工程量
工程量是编制预算的原始数据,是编制预算的核心和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项复杂而又细致的工作。工程量计算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工程直接费及工程造价的准确性。因此,工程量计算要真实准确,经得起的考验,也是每个预算人员必须十分的重要工作内容,我认为计算工程量时应注意:
(9)线路检查及绝缘摇测2、木门的品种、类型、规格、开启方向和装位置及连接符合设计要求。
P1=1.1(k1∑q1/cosφ+k2∑P2+k3∑P3+k4∑P4)天沟、檐沟防水处理4.综合布线装、调试
熟悉施工图纸
施工图纸是确定计算项目和构件各部位尺寸,合理准确计算工程量的重要基础资料,对施工图纸和采用的图熟悉,方能准、全、快地编制预算。可见,对图纸的熟悉程度是编制预算的关键。施工图纸标示的各种不同的构造、大小、尺寸的建筑构件提供了计算每一个工程项目数量的数据,图纸各尺寸的关系,必须理解得一清二楚,这是保证准确计算工程量的先决条件。但有些人为了加快预算的编制速度,对熟悉图纸不,编制预算草率识图,以至图纸中的基本内容还不清楚,就匆忙开始编制预算,经常发生计算后面项目的工程量时,发现前面已计算完的工程量有错误,于是回过头来又进行修正,速度反而慢了。因此,只有熟悉施工图纸,才能了解设计意图和工程全貌,为预算合理列项和准确计算工程量提供有利条件。
5.加强现场,注重控制,确每一工序一次成优,既为下一工序的创造条件,又节省其自身的验收时间。
严格按工程量计算规则计算工程量
工程量计算必须有统一尺度,这就是定额规定的计算规则,否则一人一把号,各吹各的调,就会造成工程量计算的混乱,使计算出的工程造价无法真实反映建筑工程的价值。因此,熟悉和工程量计算规则,是准确计算工程量的重要因素。例如墙体工程中计算砖墙面积时,墙体高度的取定,很多预算人员在墙体高度取定时较混乱,主要就是对工程量计算规则不熟悉,外墙与内墙、平屋面与坡屋面、现浇板与顶制板都有区别
5、楼面主梁(一端或两端支撑于剪力墙上的梁)内的通长钢筋接头一律采用焊接,梁面钢筋的接头位置均设在梁跨中1/3跨度范围内(地梁除外),有接头的受力钢筋截面面积不大于受力钢筋总面积的50%在同一直线上,也不宜在同一跨度内,同一钢筋上设置两个及两个以上的接头。6、做好为分包单位的预留,暗配、堵缝,清扫等配合工作。并给他们提供必要的机械设备,零散材料和施工用地。
由商品砼预拌站实验室技术人员对混凝土的搅拌进行监控,对粗、细骨料进行检查,碎石应符合连续的颗粒级配,偏粗规格不予使用。砌体应风皮卧砌,并应上下错缝、内外搭砌,不得采用外面侧立石块、中间填心的砌筑。⑶接受工程变更要求。若工程实施中出现未预见的因素或方案,需要变更工程,则遵守以下原则:“若我方需要作出工程变更,必须有理有据,征得建设方同意;建设方对原设计进行变更,只须向我方发出通知,我方严格遵照执行”。⑹搞好报表
⑴ 事故发现者马上关闭油罐闸阀和罐车阀门,并切断站内电源开关,同时通知值班经理。开展多方位的交流与合作,组建民间清洁协会,与同仁们共建美好家园,为环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