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苗定植后 定植后立即浇水稳根,约10天左右成活,结合除草在株间进行松土,壅根,且经常摘除枯、老、病叶,及时做好补苗工作。1、铺设黑地膜 铺设黑地膜可以保持土壤水分,杂草孳生,还可大棚内的空气温度,隔绝草莓果实与土壤的病害,保持果实色泽鲜艳、清洁卫生。 黑地膜的铺设时间一般为10月中下旬,此时草莓已基本上全部活棵,且已初步完成除草松土及培根、补苗工作,铺设为将黑地膜覆在垄面植株上,苗株地方将地膜一小孔,然后小心地掏出叶片,注意一定要把苗株的中心叶片,四周老叶在地膜上压住地膜孔的边缘,使其地面。2、薄膜覆盖 大棚覆盖塑料薄膜后为保温开始,一般在10月底至11月初开始覆膜保温。当气温继续下降至夜间低于5度时,在大棚内应加扣套棚。当夜间低气温进一步至0度以下时,应在草莓垄上加盖小环棚。3、温度、湿度调控 草莓生长发育各时期对气温有不同的要求,大棚增温后应尽可能予以。 由于大棚栽培草莓开花结果连续不断、交叉进行,故在显蕾后一般白天保持24度~28度,夜间6度~8度,高于30度或低于5度都不利于草莓的开花结果。 大棚内空气湿度甚高,特别是清晨至上午或阴雨天气,相对湿度可达95~100%,有碍开花授粉,容易孳生病害,灰霉病烂果严重,故除垄畦覆盖黑地膜外,在垄沟底还应加铺稻草,用以水分蒸发,晴天9时左右应进行背风向单面裙带通风,使棚内湿度下降至75%以下。
草莓苗扣棚后,12∶00以后(晴天时)温度在35 ℃以上,应及时放风降温,使白天温室温度维持在28~30 ℃,夜间12~15 ℃,较低不能低于8 ℃。随着温度不断下降,夜间棚膜上应及时放置草垫保温,当夜间室内温度降到8~10 ℃时,早晚开始揭放草苫。人为调节室内温度,靠白天揭盖草苫的早晚和中午放风口大小、放风时间来调节。扣棚后约30 d开始现蕾,现蕾期白天温度25~28 ℃,夜间10 ℃为宜。夜温若超过13 ℃,将腋花芽退化和雌雄蕊发育受阻。开花期温度非常关键,室内白天23~25 ℃,夜间8~10 ℃为宜。草莓花药开裂所需较低温度11.7 ℃,适宜温度为13.8~20.6 ℃,温度过低花药不能开裂,影响授粉。开花期室内温度不能过高。果实期室内温度维持在20~25 ℃,夜间6~8 ℃。扣棚后室内湿度非常高,一般早晨能达到100%。湿度大不利于草莓正常生长发育,且易发生病害。铺地膜时将土壤全部盖严,可采用滴灌等,以湿度;中午前后放风降湿为较佳选择时间,其他时间降湿应以先保温为原则。
四、度调控
书香草莓苗:北京农科院用女峰*达赛杂交选育而成,该品种早熟抗病,口感好于达赛,硬度大于女峰,2009年12月通过鉴定,适合我国南北方栽培。
草莓苗蛴螬病:蛴螬是各种金龟子幼虫的统称,蛴螬地下啃食萌发的种子,咬断幼苗根茎,致使全株死亡,严重时造成缺苗断垄。办法:1、农业措施 合理安排茬口,实行轮作。施用的农家肥应该充分腐熟,以免将幼虫和卵带入菜田或招引成虫前来产卵。施用碳酸氢铵、腐殖酸铵、氨水、氨化钙等化肥,所散发的氨气对蛴螬等地下害虫有驱避作用。适时秋耕,将部分成虫、幼虫翻至地表,使其风干、冻死或被天敌捕食,机械杀伤。2、人工捕杀 施用农家肥前应筛出其中的脐螬,定植后发现幼苗被害可挖出土中的幼虫,利用成虫的假死性,在其停落的作物上或振落捕杀。3、毒饵诱杀 每亩地用25%或辛硫磷剂150~200克拌谷子等饵料5千克,或50%乳油、50%辛硫磷乳油50~100克拌饵料3~4千克,撒于种沟中,可收到良好效果。4、物理 有条件地区,可设置黑光灯诱杀成虫,蛴螬的发生数量。5、生物 利用茶色食虫虻、金龟子黑土蜂、白僵菌等。6、药剂处理土壤 用50%辛硫磷乳油每亩200~250克,加水10倍喷于25~30千克细土上拌匀制成毒土,顺垄条施,随即浅锄,或将该毒土撤于种沟或地面,随即耕翻或混入厩肥中施用。用2%异柳磷粉每亩2~3千克拌细土25~30千克制成毒土。用3%异柳磷颗粒剂、3%吠哺丹颗粒剂、5%辛硫磷颗粒剂或5%地亚农颗粒剂,每亩2.5~3千克处理土壤。
草莓苗扣棚:适时扣棚保温是草莓保护地栽培技术中的关键。扣棚保温适期是当外界夜间气温降到8~10 ℃时,一般温度在5 ℃以下,草莓进入休眠;夜间6~7 ℃为保温期临界温度。具体时间日光温室是在10月上中旬,保温采用3~4层膜,即地膜、连体小拱棚和大棚内外层。棚外层应采用聚氯无滴膜。应该注意的是如果早扣棚,扣完棚后扣地膜;如果晚扣棚必须先扣地膜,要求在土壤封冻前完成。早春苗开始活动后,随即将苗破地膜掏出,将老叶全部摘掉,并用果筐编织袋将其至棚外,风干后统一焚烧,防止病虫滋生和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