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6点多,从25公里之外的养牛牧场赶回来的村民王明,又拿着入党申请书来找驻村第一书记郑维思来了。
“郑书记,你看看我写的行不?不行咱回去改。顺便再唠唠品种牛改良基地的事儿呗。”
正准备吃晚饭的郑维思连忙放下手里的碗筷,两个人兴高采烈地商量了起来。
蛤蟆沟村的人都知道,这个今年40岁的王明可不是一个简单的养牛郎。他在上海打工10多年,一直从事销售和管理工作,虽然吃了不少苦,但后期也有了相对稳定的工作和收入。“但是在上海生活压力很大,松懈一分就落后一步。可能在外面时间长了真的累了,再看父母年纪也大了,身体越来越虚弱,最后跟家人一商量,还是选择落叶归根回乡创业。”王明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