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志趣 » 供应信息 » 收藏品 » 瓷器

清代青花瓷器图片

  • 发布时间:2019-05-23 14:50:00,加入时间:2019年04月20日(距今2220天)
  • 地址:中国»陕西»西安:陕西省西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凤城八路
  • 公司:陕西漫山红艺术品交易, 用户等级:普通会员 已认证
  • 联系:薛经理,手机:17392492240 微信:A15594907889 QQ:1033951027

青花瓷器是很富有东方民族风情的瓷器品种,它起源于唐代,元代发展成熟后主要为外销瓷,从明代起成为中国瓷器生产的主流。到清代,青花瓷器仍占主导地位,上服务于皇室,下普及于民间,外远播于世界,无论是在工艺技术、绘画水平还是产量方面都达到了历史上的又一高峰。北京作为清王朝十世君王长达276年的都城,皇宫内、外流传至今的清代青花瓷器,数量之多,品种之繁,是非常惊人的,它们都是来自瓷都景德镇的产品,不仅时代特征鲜明,而且烧造脉络清晰,为世人再现了清代青花瓷器的发展历程。

造型:多与明末相仿,造型、釉色、纹饰既有明代遗风,也开创清代特色,处于过渡时期。祭器有炉、瓶、净水碗、杯、盖罐等。造型单调,大盘出现双层底。晚明是筒状炉,顺治为钵式炉。直统式香炉及一统瓶为该期特色。

工艺:粗糙不修胎。足根露胎,有跳刀及缩釉现象。双层底,又称隔漏底,外足高而内底低,只有顺治康熙时有。

青花:用回青少,用石子青多。色调青灰,取平涂法,线条较粗,器物口沿为黄色、酱色。顺治早期呈色灰暗,顺治晚期浓艳发紫。顺治时多数为酱口,康熙时继续,雍正时就少,以后则不见。

胎釉:胎体厚重,胎骨疏松,瓷化程度不好。但比明末更为细腻;釉层肥厚,白里泛青,光泽强。

圈足:有高圈足、矮圈足、双圈足三种,并渐向“泥鳅背”形态过渡。圈足平底不施釉,足边微向内凹。

装饰纹样:口底处有暗刻花边。明代写意花卉、云龙纹多。清代青花瓷上山水画有“四王”笔意,用皴法,画龙凤留白边,画石是瘦削玲珑石,画花卉叶子旁题诗,顺治到康熙初都有。如画梧桐叶,旁题诗:“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皆秋”。或“梧桐叶落,天下皆秋”。个别还有写“红叶传书信,寄与薄情人”诗句的。

款识:有青花六字、四字楷款,及常见的干支年款、题记宽、堂名款、图记款等。也有顺治年制,大清顺治年制,也有大明顺治年制,可能是窑工有抗清情绪所致。祭器多干支纪年款。如“顺治丁酉”净水碗。篆书款有“玉堂佳器”、“百花斋”等。伪托款有楷书“嘉靖”“万历”款。

清代青花纹饰

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时中国的制瓷业达到了历史很高水平。清代青花瓷器纹饰,受到当时绘画艺术的影响。官窑瓷器纹饰趋向图案化,规矩而刻板,用笔非常细致,构图过于严谨、繁密。

1.康熙年间青花纹饰。康熙皇帝在他在位的六十一年间,对瓷器投入了大量的心血,制作出了一批纹饰风格格调优雅,令人耳目一新的青花瓷精品。在青花纹饰方面,完全突破了历代官窑图案规格化的束缚,闲的更加生动活泼,形式多样,充满生活气息,更好的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

2.雍正年间青花纹饰。雍正青花纹饰风格高雅细腻,内容以花卉翎毛、瑞兽为主,山水次之,人物较少。它比较注重纹饰布局与青花造型的完美结合,为不同的形体配以适当的构图。装饰题材丰富,有植物花纹、动物纹、人物纹、吉祥图案等,尤以花卉纹与龙凤纹为主。用笔精细纤柔,构图舒朗、明快,纹饰简洁清晰,图案整体感强,规矩中富于变化。与康熙时期纹饰比较,雍正青花更显柔媚、俊秀。

3.乾隆年间青花纹饰。乾隆青花纹饰内容丰富,题材广泛,主要是以花卉为主,富丽紧密,细致精巧。无论是写意还是变形,都画工严整细腻,纹饰清晰,排列整齐,具有图案画的效果。在乾隆青花中,吉祥图案增多也是其特点。就是用各种动物或植物的谐音,画出象征吉祥或祝福寓意的纹饰。传统吉祥图案的大量运用,展示了人们对所期望的福祉与和谐理念的完美结合,体现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渴望。

青花纹饰是传统审美思想的视觉反映,凝聚了中华传统的审美情感,体现出中华民族向往幸福生活的美好祈愿。在整个青花纹饰的演变过程中,融入了不同时期的历史文化特征。青花纹饰以独特的民族风格、深厚的文化内涵和长久的艺术魅力传达了令人回味无穷的审美意蕴,至今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青花纹饰是一笔宝贵的文化资源,我们在赞美古代匠人高超技艺的同时,应当将其继续传承和发扬,使传统艺术在新时代绽放出更耀眼的光彩!

晚清青花,呈色趋于淡雅,有的灰蓝,有的泛晕散,也有描青花,所占比重不大,多绘在杯、盘、碟等小件器皿上。

清代青花瓷器的造型是清代青花瓷器中造型很为丰富的一个时期,形式更是变化多样,层出不穷,一种器型往往有多种不同的式样,以人们的现实生活需要和条件为依据,千姿百态,仿古创新,既有陈设瓷,也有大量日常生活用瓷,及各种文具、茶具、象生瓷、瓷塑及仿古铜器式样祭器、外销瓷等。外销瓷在当时对外贸易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主要是表花、五彩两个品种,基本都是民窑器,用色偏浓重,造型高大,纹饰也适应于国外市场的需求,规整繁缛,并有许多创新式样。

清代青花仿明代青花发色也很流行,所占比例不大,主要是仿永乐、宣德青花苏泥勃青料重鲜艳带晕散的艺术效果。其次还有仿成化青花平等青料的淡描,仿嘉靖青花回青料蓝中泛紫。这时期很擅长仿宣德青花瓷,由于采用的是国产钴料,含铁量低,稳定性好,所绘花卉呈有黑色结晶斑点,是采用人工重涂积点方法,有意点染形成,青花下沉度及质感不够,釉面同样泛青,个别也有桔皮纹,用手抚摸釉面,比较光滑,凹凸不平感觉不明显,而永宣青花釉面往往带有波浪状,总体来看,仿制水平还是很高的。

清代朝除了烧造传统的白地的青花外,还有浆胎青药,哥釉青花,郎窑青花,蓝釉青花、黄釉青,洒蓝开光青花、蓝地白花、豆青釉青花、外酱釉内青花、青花红彩、青花釉里红、青花加黄、青花加紫、青花戗金、青花镂雕等派生品种,虽烧造数量不是很多,但别具情趣。

联系我时请说明来自志趣网,谢谢!

免责申明:志趣网所展示的信息由用户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合法性、准确性由信息发布人负责。使用本网站的所有用户须接受并遵守法律法规。志趣网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志趣网建议您交易小心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