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的出现,广告已经不是很有效了,现在传播的主题不是广告而是内容。
那么,博比· 卡尔德教授的观点是否就可以理解为“内容为王”呢?不可否认,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只有好的内容才能勾起读者的注意力,但我们也应当认识到信息传播还有另外一个维度。
媒体分类
时间维度
空间维度
典型代表
电视、广播、互联网
户外广告、特通渠道媒体(高铁、航空)
资讯模式
主动资讯模式
被动资讯模式
流量属性
线上流量,不受物理区域限制
线下流量,自带场景
笔者认为,按照时空来划分,所有的媒体都可以归类为两大阵营:电视、广播、报纸、杂志、互联网等属于时间维度,墙体广告、公交车身广告、楼宇电梯广告、电子屏、站牌、高炮等户外广告以及某些依托特通渠道的信息媒体(例如航空杂、高铁杂志和电视)属于空间维度,前者是主动的资讯模式,后者是被动的资讯模式,前者的传播是以线上流量为载体,后者的传播是以线下流量(也称“场景化流量”)为载体。
时间媒体可以来回切换甚至关闭,但空间媒体无法自主选择,它置身于人们的生活空间中,你看或不看,它都在那里。在时间媒体里传播,要想吸引受众的注意,就必须以内容取胜,而在空间媒体里传播,信息发布的渠道更为重要。
举个例子,航空杂志可能是世界上最难看的杂志,看完你永远记不住内容,但封底不是卡地亚就是劳力士、欧米茄、江诗丹顿等名表的广告,很多人关于手表的品牌认知,都是从航空杂志上知道的。
墙体广告也是同样的道理,这些广告一般分布在国道、省道两侧的醒目位置,试想你是不是有这样的经历:在长时间枯燥乏味的旅途中,你会发现欣赏路边的广告,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消遣方式,广告所要表达的信息在不知不觉中就被人们接受了。
当一个人处在比广告更加无聊的时间和空间里时,广告就被人看了。这时,内容的重要性就让位于渠道。
线下流量有一个特点,就是自带场景,因为它是置身受众的真实生活空间的,当受众在特定场景下与广告相遇时,会激发出更强烈的购买欲望。这也是为什么小米、三只松鼠等线上品牌争相开设线下体验店的原因,线上流量看起来比线下大很多,但成交率低,线下广告看似受到区域限制,但更容易促成销售转化。
这里,并不是鼓吹线下流量的优越性,也不是忽悠大家都去做墙体广告,而是提醒大家不要一味地被互联网的光环效应蒙蔽了双眼。
欢迎有需要的客户来电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