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二字源于清代,在这之前称为“骨董”。“骨”取肉腐而骨存之义,意思是保存过去之精华;所谓“董”,即知道、了解的意思,“骨董”即明晓古人所遗之精华也。改革开放后,随着人民物资水平和艺术鉴赏水平的提高,涉足古玩收藏的人与日俱增。 魅力一: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以瓷器为例,它的制作无论是选料、绘瓷、烧瓷都凝聚着先人们的智慧。如元代青花瓷,它成功创烧于景德镇窑,并奠定了景德镇为“瓷都”的地位。然而陶瓷界却有“青花首推宣德”之说,原因是宣德青花以其胎工精细、釉汁匀净、造型工整、器型多样、青花浓艳、纹样优美而久负盛名。 实际上,我国元代景德镇青花瓷已相当精湛。南京博物馆就藏有一件元代景德镇产的青花人物花卉梅瓶,它出土于明代宁昭靖王沐英墓中,后流失于民间。经研究发现,青花人物花卉梅瓶是元代景德镇产品,在制作中已使用了进口苏泥勃青料,发色苍翠,明艳浑厚,料色透人釉骨,加上高超的烧瓷技术,使得青花颜色鲜艳而又匀称,此作无疑堪称陶瓷史上青花瓷器的代表作。 魅力二:真假难辨,其乐无穷 在古玩市场上,大大小小、林林总总的“真假美猴王”故事不计其数。实际上,古玩是一门很深奥的学问。它好比一所大学,进去了但永远不会毕业,即使是行家和专家也难免有走眼的时候。因此,古玩的真赝问题,始终是一项古玩人要征服的挑战,买家的眼力高低决定了在收藏界的地位,同时也使得许多人对此望而却步。坦率地讲,如果古玩没有真赝问题,那么,它的魅力要大打折扣。 魅力三:资产增值保值 古玩除了供人玩赏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那就是保值增值。民国时期,有收藏家曾花一块大洋买了成化斗彩杯。此杯后来被卢吴公司以4千大洋卖到美国,按现在价值换算过来也就是三、四万元而已。如今,这个斗彩杯的身价已达几百万元。 九十年代后,中国陶瓷的市场价值在海内外藏家追捧下扶摇直上,屡创新高。尤其在海外拍卖市场上,明清官窑瓷器,动辄数十万、数百万,乃至上千万元。此前在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一件明代嘉靖五彩五彩鱼藻纹盖罐(1992年在纽约苏富比拍卖会上曾以2230万港元成交)以达4404.47万港元拍出,可谓八年翻一番,同时刷新了官窑瓷器的纪录。 魅力四:体现身价 在日常生活中,身边的人得知你收藏古玩,便会觉得你这个人非常有品位;当旁人得知你收藏了珍贵的古玩文物,那么便会觉得你这个人很有身价。中国民间就古玩有许多有趣说法,如“家有钱财万贯,不如宋瓷一件”,“黄金有价,均窑无价”等等。 在市场上很多大企业家、富翁往往不惜巨资收购古今中外的古玩文物。如美国的石油大王纳尔逊-洛克菲勒,香港的收藏大家徐展堂以及张宗宪,台湾的“聚财之神”蔡万霖等。他们中有的人还建立了私人博物馆。连曾经的世界首富比尔·盖茨也频频在艺术品拍卖市场中出现,让人们不禁感叹古玩的魅力无穷。 国艺汇拍卖首拍即将启动,有藏品需要出手的藏家可以抓住机会参与征集。 征集范围: 1:名家字画书法(历代名家书画、水墨画、古代字画、近现代字画、书法、油画) 2:历代瓷器(唐、宋、元、明、清近现代瓷器、官窑瓷器、高古瓷、清三代瓷器) 3:翡翠玉器(唐、宋、元、明、清近现代玉器、高古玉、和田玉、当代名家玉雕) 4:明清家具(明清家具、红木家具、黄花梨家具、紫檀家具、古典、硬木家具类) 5:古玩杂项(田黄、鸡血石、名家篆刻及印石、文房四宝、古籍善本、金石碑帖、名人信札、造像艺术、中国历代钱币、珍稀邮票、紫砂及茶道具、青铜器(有来源证明)、金银器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