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是完全本地化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技术支持,国内PLC厂商具有较大的成本优势,这种成本优势直接转变为产品价格优势。
三、服务优势
国内PLC厂商的服务由公司相关人员实施,PLC生产厂商可以直接面向用户,由于公司技术人员充分了解自己的产品,能够迅速解决实际应用中发现的问题,因而能显著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另外,国内PLC厂商可以在PLC的售前、售中和中为用户提供免费增值服务。响应速度优势,相对于国际PLC厂商而言,国内PLC厂商能更快响应用户的要求。
随着自动化产业热潮不断升温,PLC市场被相关市场研究机构看好,作为目前国内控制市场上的主流控制器,plc市场的国内参与者在高达31亿的plc市场总需求中,国产plc占有量不到整个市场份额1%,中国大陆plc厂商的市场份额几乎可以忽略。
在按照i/o数量划分的市场总量中,小型plc(256点以下)的市场巨大,国产plc的市场贡献就在小型plc的市场中。巨大的市场需求为发展plc业务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国内有实力的自动化公司应充分利用在市场、技术、行业影响和品牌等方面的积累,大力拓展plc业务。目前,国内plc生产厂家有30余家,但目前上市的众多plc产品中,还没有形成规模化的生产和产品。
自动化生产转型PLC市场被看好
目前,我国工业制造业正在进行自动化生产转型,对各类自动化生产设备的需求不断上涨。2012年中国PLC市场规模及增长变化趋势增速下滑原因分析受OEM行业低迷影响,小型PLC下滑非常明显,大型厂商甚至出现30%以上的下滑。今年PLC的销售量虽与去年持平,但是由于价格的下跌致使销售额明显下降,PLC的单品价格现在只有去年的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初步估计目前在我国本土销售的PLC总量为30~40亿元人民币(不含随进口主设备配套的PLC),年增长率为15~20%。
进入2013年之后,随着自动化产业热潮不断升温,PLC市场被相关市场研究机构看好。随着“十二五”提升装备自动化的提出,业内预计PLC市场将处于持续增长状态,到2013年预计市场规模将达到90亿元。
在未来五年内,中国PLC市场的综合年增长率预计将达到14.1%。PLC中国市场预期以12.4%的年复合增长率(CAGR)增长,市场份额2006年接近7.5亿美元;2011年达到13亿美元;根据相关权威机构预计,2015年这一市场将超过16亿美元。
与此同时,PLC人才紧缺,众多企业迫切需要懂PLC应用的人才。数据显示,全国仅有17万PLC从业人员,这显然与企业需求相差甚远。从招聘市场来看,“电气工程师”是需求量的一个岗位,即便是刚入行只要能进行PLC编程,就能轻松找到工作;如果有一两年工作经验,并且有实际项目经验,找一个高薪工作也就变得很容易。因此,很多应届生为了找工作而去培训,已经在工厂上班的,比如电工,为了适应趋势以及获得更好的职业发展,也会选择培训。
国内PLC品牌市场竞争力缺失
如今,中国PLC市场占有情况大致为小型PLC市场以欧系及日系为主,中型PLC则是西门子一枝独秀,大型PLC则西门子、罗克韦尔、施耐德三家产品为主。大家可以看到,PLC产品的主流还是外资品牌为主,国内虽然已有和利时、台达公司等推出各自PLC系列产品,但是竞争情况而言,暂还居于劣势,不利于产品市场的开拓。
大型PLC的目标用户在选用PLC时一般不会把价格作为首要考虑因素,而是更关注产品性能、质量和品牌,对价格不是十分敏感,故日本产品很难进入该领域。韩国和中国台湾的产品从一开始就是模仿日本产品,基本沿袭日本产品的技术路线,其在中国的市场策略、行业影响基本是步日本厂商的后尘,要比日本产品滞后一段时间。这也导致在市场拓展上稍落于人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