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窑天蓝釉鹅颈瓶,明,高24.5cm,口径2.4cm,足径7.6cm。壶呈曲颈鸠首式,肩颈处凸起弦纹一道,扁球腹,圈足。曲颈中部有唇边入水孔。深紫色砂泥,外罩纯净的天蓝釉,釉汁匀净,光亮宜人。晚明时期宜兴窑开创紫砂挂釉器,明人谷应泰《博物要览》载:“近年新烧,皆宜兴砂土为骨,釉水微似,制有佳者,但不耐用。”明代宜均也称欧窑,《陶说》记载:“明时江南常州府宜兴欧姓者造瓷器,曰欧窑。”这件天蓝釉鸠首壶造型优雅,釉色纯正,代表了明代宜均制作的水平,除清宫旧藏以外,未见有其他传世品。
而之所以说明代陶瓷是中国陶瓷史上一个重要发展阶段,是因为明朝时期窑场数目空前增多,生活陶瓷、建筑陶瓷和其他类型的陶瓷制造大大超过了以前,展示了陶瓷业大发展的局面。
由于制瓷工艺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实行“官搭民烧”制度,即工匠完成规定的任务后,可以进行自由经营,客观上对手工业工人的积极性起到了促进作用。民窑不仅产量超过官窑,而且烧成了许多高质量的可以与官窑相媲美的瓷器。
本公司多年以来长期大量征集精品明哥釉三足炉,如果您手上有类似藏品需要出手、鉴定欢迎来电咨询(联系方式在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