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志趣 » 求购信息 »收藏品 » 瓷器

徐悲鸿笔下的马:可谓“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 发布时间:2019-05-31 16:50:46,加入时间:2019年05月10日(距今1849天)
  • 地址:中国»广东»广州:广州中心
  • 公司:广州广宣艺策划服务有限公司, 用户等级:普通会员
  • 联系:易经理,手机:18565324760 微信:Y18502060590

徐悲鸿(1895年7月19日—1953年9月26日),汉族,原名徐寿康,江苏宜兴市屺亭镇人,中国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曾留学法国学西画,归国后长期从事美术教育,先后任教于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北平大学艺术学院和北平艺专。1949年后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

其擅长人物、走兽、花鸟,主张现实主义,于传统尤推崇任伯年,强调国画改革融入西画技法,作画主张光线、造型,讲求对象的解剖结构、骨骼的准确把握,并强调作品的思想内涵,对当时中国画坛影响甚大,与张书旗、柳子谷三人被称为画坛的“金陵三杰”。所作国画彩墨浑成,尤以奔马享名于世。

徐悲鸿被尊称为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奠基者,他主张发展“传统中国画”的改良,立足中国现代写实主义美术,提出了近代国画之颓废背景下的《中国画改良论》。

马是徐悲鸿先生一生中最爱描绘的题材。他画的奔马,笔墨淋漓酣畅,带着时代的风雷驰聘在画坛上,给当时中国画坛带来了清新、有力、刚毅的气息。他画的马,无论奔马、立马、走马、饮马、群马,都赋予了充沛的生命力。

悲鸿先生画马,造型上比较夸张。写意画当然有夸张,要点是要适度。他画的马和自然的马比较,比如颈部较长,腿部细而且高,都体现出“天马”善于奔跑,驰骋疆埸,勇猛精进的特色。尤其是马的鬃尾处在剧烈运动中向上飘扬,奋力摆动。这是前不见古人,后无来者的创造。

藏品名称:徐悲鸿《骏马图》

规格:81.5cm*47.5cm。

《骏马图》 :宣纸上绘一匹精神抖擞挺立的骏马,几乎占满画幅,更凸显其雄姿勃发,气势昂扬。

作品中马的外形以圆浑有力的线条勾勒,马头大片留白,表现出高光,强化马的立体感与马头的坚硬质感。牠脖子扭动,头向后方张望,鬃毛在风中飞扬;用重笔直下,笔触明快,表现强壮有力而转侧灵活的势态;以简单的线条将柔韧的踝关节和坚硬的蹄子等体面转折关係惟肖惟妙地刻划出来,达到尽微致广的境界。

画面中,徐悲鸿不仅充分发挥传统笔墨的轻重、疾徐、枯湿、浓淡、疏密、聚散的节奏韵律的抒情性,而且充分掌握笔墨作为“造型语言”的严格写生、写实的造型性,使两者巧妙地合而为一,标志着中西融合的艺术理论和理想在创作实践中的很高成就。

徐老的马可谓“一洗万古凡马空”,传统画马往往以细线勾勒为主,烘染为辅,徐悲鸿的大写意马,突破前人藩篱,以粗犷豪放的线条表现,并带有书法“写”的精神,既有现实主义的格调,又不失传统中国画的笔墨气韵。徐悲鸿赋予马新的形象与意义,新的审美趣味,充满时代气息,带有恣肆澎湃的激情,鼓舞观者昂扬向上的情绪。

徐悲鸿先生笔下的水墨奔马,无羁群,尚桀骜,发胸中激情,掘民族精神,传世甚多,蜚声海内外,徐悲鸿先生在不少画中寄托着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在宽广的原野上狂奔,从神态、气势看,一群骏马,神骏气昂,奋发感人。画面简谈、高逸,用笔泼辣、凝重,穷紫酣畅,间参西法,均为徐悲鸿先生的独到之处!

联系我时请说明来自志趣网,谢谢!

免责申明:志趣网所展示的信息由用户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合法性、准确性由信息发布人负责。使用本网站的所有用户须接受并遵守法律法规。志趣网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志趣网建议您交易小心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