砚,俗称砚台,汉族传统手工艺品之一,砚与笔、墨、纸合称中国传统的文房四宝,是中国书法的必备用具。据相关资料记载,最开始的砚台,是用颜料在上面涂,在石头上进行研磨。到春秋时期砚台基本成型,到汉代砚台基本被接受,宋代则已普遍使用,明、清两代品种繁多,并从此抛开研石自成一体,一直延续至现代。
中国四大名砚之称始于唐代,它们是端砚、歙砚、洮砚,红丝砚。宋代澄泥砚兴起,今日称之为四大名砚的是端砚,歙砚、洮砚、澄泥砚,加上红丝砚,应是五大名砚。事实上,中国古砚品种繁多,远不止此,如松花石砚、玉砚、漆砂砚等,在砚史上均占有一席之地。
在文人藏者看来,砚既是实用器,又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把砚作为一种收藏,作为一个研究对象,非博雅淹通者不能为之。眼力来自于实践,学养决定砚识。砚者研也,抛开文字学上的“砚”、“研”相通,砚亦可称为砚学,涉及材质、雕刻、美术、书法、民俗、文学、文化、历史等诸方面,实难兼通。
近日,众凯国际有幸征得“端石云龙砚”一方,长18厘米,宽14厘米。整体呈椭圆形,正面设有研磨凹槽,边缘刻云龙纹饰,颇具几分文雅之感;此砚材质坚实细腻,滋润娇嫩,表面虽略带有石皮,但仍然可以看出石纹雕刻功力深厚,更显得端庄大气,精致而美观;加上保存十分完好,极具收藏价值!
赏砚藏砚也是古代的一种时尚。砚台随着社会历史的演变,浓缩了中国各个朝代文化、经济乃至审美意识的各种信息。如今,砚台完成了由实用品到艺术品的转化,因而也造就了它独特的收藏理财的价值。小小的一方砚台,差不多也能浓缩一个大时代。“正所谓方寸之间,自有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