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正德(公元年,明武宗朱厚燳年号)朝前后共16年,青花瓷正处于明代中晚期交替的过渡时期,上乘成化、弘治朝,下启嘉靖、万历朝,器物逐渐改变了前朝的精致、纤细、小巧的风格,更多生产出造型凝重的大件器物。正德朝的青花瓷分为三个时期:正德早期青花与成化青花相仿,但数量不多;中期是正德青花的典型器;晚期因青料改用西域回青,发色浓艳,青花色泽和纹样与之后的嘉靖青花相仿。
正德青花开始大量绘制伊斯兰教和道教图案,用波斯文和吉祥图案作为主体纹饰是当时盛行的一种风气,波斯文内容大多是吉祥语句,有些则说明了器物的用途。人物故事的题材比成化、弘治朝更为广泛。具体纹样有穿花龙、飞翼龙、团龙、夔龙、双龙、五龙、云龙、团凤、穿花凤、凤穿牡丹、人物故事、松下高士、携琴访友、渊明爱菊、八仙过海、园林观画、仙人朝圣、真武大帝、西厢拜月、十六子婴戏、仕女、南极仙翁、花鸟、蟠螭、海马、犀牛望月、鱼蟹、莲荷鱼藻、松竹梅、月影梅、缠枝莲托八宝、缠枝灵芝、三果、海棠、枇杷、荔枝、石榴、樱桃、葡萄、芭蕉、宝相花、百合、莲蓬、蔓草、八宝、园景花卉、龟背锦、藏文、回纹等。
官窑器构图趋向繁密,与成化、弘治青花疏朗明快的风格大不相同,大量采用双勾平涂技法,没有笔触感。纹饰叶、花的脉线十分明显。民窑器构图趋于疏朗,用笔较为工致,主要有龙纹、缠枝莲、折枝花卉,以鱼纹、奔马、长尾飞翼龙及海螺纹等为突出。乳虎、树石栏杆、松下读书老人、松下乐女等纹样都是正德朝才出现的。
正德官窑款以"大明正德年制"两行六字和"正德年制"两行四字双圈楷书款为多见。四字款并非始于正德,但正德年使用的最多。"德"字和宣德款一样,缺少中间一画。
民窑器有"大明正德年造"、"大明年造"、"正德年造"年号款,其中多见四字款。另外还有写年月款的,如上海博物馆藏的明正德青花回纹砚,底部就书有"大明正德十年(1515年)十月方孟置用"款,此外也有书"正德丁卯(正德二年,1507年)八月吉日钦"款的青花字筒炉和"大明正德秋月吉日造"款的青花弦纹碗等。另外还有"福"字款,双栏方胜花押款等,并出现"宣德年制"、"大明宣德年制","大明成化年制"等仿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