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持宝人:冯女士 咨询鉴赏可以联系本人
中国瓷器历史悠久,制作精美!它传承首伟大民族精神,记载着中华文化的历史!是华夏民族的象征,民族文化和艺术的结晶!它以优美的形态,多彩的釉色,奇妙的制作,储蓄的图案,永不褪色,质变的特性立于世间,深深吸引着人们的拥戴,因此从古至今被人们睁着去收藏。《国瓷十二珍》涵盖四大名瓷器五大名窑具有代表性的器型共十二件,件件堪称瓷器艺术品.
《国瓷十二珍品》由景德镇瓷母、斗彩鸡缸杯、鬼谷青花罐、毛瓷对花碗、康熙霁红釉僧帽壶、雍正珐琅三友瓶、乾隆粉彩玉壶春、汝窑青天釉洗、定窑划花式盗、钧窑天蓝釉碗、官窑粉青梅花式杯、哥窑八方碗共十二件组成。
其中瓷母瓶为清乾隆各种釉彩大瓶,清代乾隆年间烧制,器身自上而下装饰的釉、彩达17层之多,其标志着中国古代制瓷工艺的顶峰,享有“中华瓷王”的美称。高86.4厘米,口径27.4厘米,足径33厘米。洗口瓶,长颈,长圆腹,圈足外撇。颈两侧各置一螭耳。器身自上而下装饰的釉、彩达17层之多。所使用的釉上彩装饰品种有金彩、珐琅彩、粉彩等;釉下彩装饰品种有青花;还有釉上彩与釉下彩相结合的斗彩。所使用的釉有仿哥釉、松石绿釉、窑变釉、粉青釉、霁蓝釉、仿汝釉、仿官釉、酱釉等。主题纹饰在瓶的腹部,为霁蓝釉描金开光粉彩吉祥图案,共12个开光,其中6幅为写实图画,分别为“三阳开泰”、“吉庆有余”、“丹凤朝阳”、“太平有象”、“仙山琼阁”、“博古九鼎”。另6幅为锦地“卍”字、蝙蝠、如意、蟠螭、灵芝、花卉,分别寓意“万”、“福”、“如意”、“辟邪”、“长寿”、“富贵”。瓶内及圈足内施松石绿釉,外底中心署青花篆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款.从烧造工艺上看,青花与仿官釉、仿汝釉、仿哥釉、窑变釉、粉青釉、霁蓝釉等均属高温釉、彩,需先焙烧。而粉彩、珐琅彩、金彩及松石绿釉等均属低温釉彩,需后焙烧。如此复杂的工艺只有在全面掌握各种釉、彩性能的情况下才能顺利完成。清代乾隆时期历时60年,是封建社会发展的太平盛世。此时,由于乾隆皇帝嗜古成癖,对瓷器情有所钟,再加之督陶官唐英对景德镇御窑厂的苦心经营,一大批身怀绝技的名工巧匠汇集于景德镇,致使御窑厂的瓷器生产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达到前所未有的境界。特别是各种新奇淫巧的制品层出不穷,其工艺技术之高可谓巧夺天工。这件各种釉彩大瓶,集各种高温、低温釉、彩于一身,素有“瓷母”之美称,集中体现了当时高超的制瓷技艺,传世仅此一件,弥足珍贵。
鸡缸杯是明成化斗彩杯之一,饮酒用具,造型为敞口,浅腹,卧足。因杯身以斗彩描绘线鸡啄早哺雏,姿态栩栩如生,辅以牡丹、兰花、柱石纹,故名。斗彩是明清彩瓷中的名品,成化时期有着辉煌的成就。“斗彩”以制瓷的工艺方法取名,是将釉上五彩和釉下青花相结合,形成釉上、釉下彩绘互相争奇斗艳的艺术效果。斗彩鸡缸杯,是在直径约八厘米的撇口卧足碗外壁上,先用青花细线淡描出纹饰的轮廓线后,上釉入窑经1300度左右的高温烧成胎体,再用红、绿、黄等色填满预留的青花纹饰中二次入窑低温焙烧。外壁以牡丹湖石和兰草湖石将画面分成两组,一组绘雄鸡昂首傲视,一雌鸡与一小鸡在啄食一蜈蚣,另有两只小鸡玩逐,另一组绘一雄鸡引颈啼鸣,一雌鸡与三小鸡啄食一蜈蚣,画面形象生动,情趣盎然,后世多有仿制。成化斗彩鸡缸杯为明代成化皇帝的御用酒杯,烧造时因帝王之家的高要求,成品率不高,上品供奉宫廷,次品则被销毁,因而流传到民间的数量极少。在古代瓷器收藏家之中就已经流传这样一句话:“宁存成窑,不苟富贵。”另在《万历野获篇》中则有“成窑酒杯,没对至博银百金。”成化官窑瓷器受人追捧程度可见一斑。收藏界大师刘益谦7次拍卖历经挫折终于以2.8个亿的天价拍出,可见此藏品的收藏价值。
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元代青花瓷器,主体纹饰为“鬼谷子下山图”,描述了孙膑的师傅鬼谷子在齐国使节苏代的再三请求下,答应下山搭救被燕国陷阵的齐国名将孙膑和独孤陈的故事。该器物于2005年7月12日伦敦佳士得举行的“中国陶瓷、工艺精品及外销工艺品”拍卖会上,以1400万英镑拍出,加佣金后为1568.8万英镑,折合人民币约2.3亿,创下了当时中国艺术品在世界上的拍卖纪录。罐高27.5cm,口径21cm,腹径33cm,足径20cm。素底宽圈足,直口短颈,唇口稍厚,溜肩圆腹,肩以下渐广,至腹部下渐收,至底微撇。使用进口钴料绘出青花纹饰,共分四层,一层颈部饰水波纹,二层肩部饰缠枝牡丹,三层腹部为“鬼谷子下山”主题纹饰,四层下部为变形莲瓣纹内绘琛宝,俗称“八大码”。这只大罐上的“鬼谷下山”图案为传世元青花瓷器中的绝品。图案是鬼谷子坐在一虎一豹所拉的车上下山。故事来自于元代版画《乐毅图齐七国春秋后集》,它表现了战国时代齐、燕交战中,孙膑被燕国囚禁,他的师傅鬼谷子下山营救徒弟的故事。罐上图案栩栩如生,画工细腻,出自画家而非工匠之手,这使得瓷罐非普通的青花瓷可比。元青花瓷器的装饰纹饰大多为牡丹、竹梅,龙纹、莲纹、花鸟等,因此,青花瓷器上历史人物故事的出现,就显得更为珍贵。
瓷器出手,鉴定,咨询,估价可以联系本人
本套藏品特邀中国高级工艺美术师汪家旺、高级工艺美术师李海林和工艺美术大师郑勇三位大师监制制作。造型各具特色,装饰富丽堂皇,还原了中国具有代表性的十二件国宝瓷器,使得经典艺术品“分身有术”,也使得深居宫廷的美瓷成为家中雅藏。
李海林江西省高级工艺美术师、国家一级技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江西省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景德镇美术家协会会员、非物质文化遗产釉下五彩传统青花写意汾水法传承人、景德镇玉海陶瓷有限公司艺术总监。
汪家旺,男,字禹,安徽黟县人,1963年生于千年瓷都景德镇。汪家旺现为景德镇市高级陶瓷工艺美术师、景德镇中青年陶艺家、景德镇紫莲花网络有限公司合作艺术家、江西省工艺美术名人、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国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西省陶瓷美术家、世界陶瓷艺术大师、景德九夫之成员之一。汪家旺早年师从瓷都名家毕渊明、熊晓峰、邓肖禹诸先生,受益非浅,后为瓷都八虬之一“梅花大师”王鹤亭老先生之入室弟子,技艺大进,作品工写兼备,形神具佳,构图新颖,讲究章法。汪家旺作品多次参加陶瓷展览,并获奖,其作品深受港、澳、台及海外人士的喜爱并收藏。汪家旺擅绘花鸟、草虫、梅花、鱼藻、走兽,尤精画鱼,其被现代陶瓷名家评价为瓷都“第三代画鱼高手”。
郑勇,1962年生于景德镇,安徽省泾县人,90年毕业于陶瓷职工大学“陶瓷美术”专业;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青花瓷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江西省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西省陶瓷美术家。系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景德镇美协会员、上海立达学院客座教授,南昌航空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客座教授。个人传略载入《江西省志》、《中国陶瓷》、《景德镇陶瓷》等刊物,香港文汇报曾整版专题报道。
当时烧制的数量有限,及其代表中国瓷器大全,还原了中国文化的历史大纲,从宋代到元代到明代到清代瓷器的演变和烧制色彩,是当代艺术珍品中难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