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亭的使用 交通警在1922年首次配备手杖以控制交通。港岛地区亦开始设有由手动改变讯号的交通灯,以协助指运,包括般咸道与薄扶林道交界、般咸道与卑利士道交界、坚道近旧半山区警署(俗称八号差馆)、般咸道与坚道交界、亚毕诺道与上亚厘毕道交界及花园道近缆车总站。而交通亭的正式亮相,则在于1953年。 交通灯的使用 香港60年代中,路面开始使用自动操作的交通灯。就干诺道中文华东方酒店对出马路为例,1965年尚未有交通灯,路面交通仍然依靠交通亭。1966年,交通灯已设立,但尚未运作。至1969年,该位置之交通亭已完全被交通灯取代 [1] 。 最后的交通亭 在香港,纵使交通亭于1970年代已广泛用于路面,有不少交通亭仍然在运作,直至80年代初才全面被交通灯替换。以下为部分节录: 礼顿道夹加路连山道,保良局牌坊对开,在80年代初尚存; 波斯富街,在60年代末70年代初仍在运作; 轩尼诗道夹皇后大道东夹金钟道,一直保留至1974年金钟道拉直工程; 干诺道中皇后像广场处; 干诺道中夹域多利皇后街统一码头巴士出口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