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附法和生物法虽然适用于低浓度甲苯废气的治理,但是这两种技术采用的设备占地面积较大,尤其吸附法的流程较为复杂,因此并不适用于这种场合。等离子体法和光催化法都还处于实验室或者中试研究阶段,并没有工业化应用。
因此针对这种场合下的甲苯废气治理,吸收法是较为合适的治理方法,对废气组成没有苛刻要求,吸收法的应用关键在于吸收剂和吸收设备的选择。由于不同治理技术针对VOC 废气的成分、浓度、风量、温湿度等特性,净化效率和经济性存在较大差异。
因此,对各VOC治理技术在净化大流量、低浓度、成分复杂的VOC 废气时的适用范围、应用现状、优缺点、投资及运行费用进行列表分析。
在上述治理技术中,就大流量、低浓度、成分复杂且存在漆雾及粉尘的有机废气而言,吸附技术存在吸附剂用量大、再生困难而导致运行费用升高等问题;吸收技术由于缺少理想吸收剂,净化效率受到限制;
冷凝技术在治理多组分且无回收价值的VOC 时,成本高且无实际意义;生物降解技术对多组分VOC 的治理尚停留于理论研究阶段;
催化燃烧需在较高的温度下氧化,对多属易燃易爆的VOC 存在一定安全隐患且能耗较高;光催化和低温等离子等新型有机废气治理技术对多组分VOC治理时,技术还不够成熟,经济性较吸附、吸收及催化燃烧等传统技术低。
综上所述,各VOC 治理技术均有优劣,在确立有机废气治理方案时,还需根据企业自身现状选择适宜的治理技术。
从某企业美式家具硝基漆涂饰车间的生产实际出发,利用既有亲水基又有亲油基的柠檬酸钠表面活性剂为吸收剂,对其涂装线排风管内的混合VOCs进行治理,流量在16 504~18919 m/h之间,产生的废气经车间内的水帘柜预处理后由排风管道排出,废气湿度较高,其组分主要包括乙酸仲丁酯、乙酸乙酯、乙酸正丁酯、甲苯、二甲苯、PMA、环己酮、癸烷及正十一烷等11 种物质,其中,乙酸仲丁酯浓度高,约占总量的40%~70%,甲苯和二甲苯的毒性大。
混合VOCs在引风机作用下进入喷淋吸收塔,经洗涤和雾化两级喷淋工艺处理后再通过活性炭进行吸附,其净化工艺流程如下含漆雾和漆渣的混合VOCs在离心风机的作用下由塔底进入喷淋吸收塔,吸收液自塔顶喷淋而下,废气依次经两级喷淋后进入汽水分离层,得到干燥与进一步净化;经喷淋吸收、汽水分离后较为洁净的低浓度VOCs由离心风机引入吸附塔,通过固定床进行吸附,终达标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