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草莓,每一年都不可避免草莓死苗现象的发生,经过观察发现,红中柱根腐病和炭疽病是造成死苗的两大主要原因,龙灯生物汇总了红中柱根腐病和炭疽病的发病症状和防治措施,和大家分享交流。
红中柱根腐病
1.发病症状
红中柱根腐病多在低温高湿情况下发生,9月以后,发病几率上升。定植后至冬初均可发生慢性型,呈矮化萎缩状,下部老叶叶缘变紫红色或紫褐色,逐渐向上扩展,全株萎蔫或枯死。检视根部可见根系开始都由幼根先端或中部变成褐色或黑褐色而腐烂,后中性变红褐腐朽,继而扩展到根颈,病株易拔起。
定植后在新生的不定根上症状最明显,发病初期不定根的中间部位表皮坏死,形成1~5厘米长红褐色至黑褐色梭形长斑,病部不凹陷,病健交界明显,严重时,病根木质部及根部坏死褐变,整条根干枯,地上部叶片变黄或萎蔫,最后全株枯死。病菌以卵孢子在土壤中存活,由病土和病苗传播。
2.防治措施
对染病植株及时挖除,在病穴内撒石灰消毒,对所有植株灌根预防,可用同灭红根三合一,一盒兑一壶水进行喷雾兼灌根处理,连续防治2-3次。
炭疽病
炭疽病,一般从7月中旬到9月底发病,气温高的年头发病时间可延续到10月。连作田发病重,老残叶多或氮肥过量植株柔嫩或密度过大造成郁闭易发病。
在田间分生孢子靠风雨传播。病菌还可随病苗病叶病果作异地传播。草莓品种对炭疽病抗性有差异,丽红、芳玉等易感病,新明星、早丰86、宝交早生等较抗病。
1.发病症状
炭疽病造成局部病斑或全株萎蔫枯死。茎叶上病斑一般长3~7毫米,黑色,纺锤形或椭圆形,溃疡状,稍凹陷。病斑包围叶柄或匍匐茎1周时,病斑以上部分枯死。湿润条件下病斑上长出肉红色黏质孢子 堆,有时叶和叶柄上产生污斑状病斑。
2.预防措施
预防炭疽病要注意草莓植株不宜过密,氮肥不宜过量,施足有机肥和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力。炭疽病多发生在7-9月,一旦发生,要及时清除病残物,生物防治可喷雾同灭消斑灵+代森锰锌,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
病情轻的时候根本没有太大的影响,除了建议的控制浇水之外,增施含腐殖酸类肥料,合理的稀植,增加透风度都非常重要。田间往往红中柱根腐病和炭疽病都同时存在,只是越近低温,红中柱根腐病要多一些,建议的方法是上喷下灌,连续2-3遍。
更多农业技术植保知识,请关注公众号:龙灯微生物菌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