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瓷自古就是中国风的完美代表。透露着清新,典雅,高贵,与世无争的完美气质。婉约如江南女子,翩翩细雨中走来,素有瓷器中的“大众情人”之称。近期,青花瓷的升值潜力越来越被广泛的认可。就其微妙的做工,清代《景德镇陶歌》中这样描述青花瓷:“白釉青花一火成,花从釉里透分明。可参造化先天妙,无极由来太极生。”细微精致的手工绘制,高超独到的烧制技术,使青花瓷经千年面色不褪,被称为是被称为是中华收藏之灵魂。更值得一提的是,最近几年,特别是北京奥运会的举办,将青花瓷与中国文化完美的结合,使其成为中国走向世界的一个精美咏叹。
青花瓷器逐年受到市场追捧,在各大拍卖会上屡屡拍出高价。足以见其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
值得一提的是,清代青花瓷器由于存世量较大且制作水准较高,已成为目前青花瓷器收藏市场的主流,显示出较大的投资潜力。
青花是运用天然钴料在白泥上进行绘画装饰,再罩以透明釉,然后在高温1300摄氏度上下一次烧成,使色料充分渗透于坯釉之中,呈现青翠欲滴的蓝色花纹,显得幽倩美观,明净素雅。青花是我国民族特色的瓷器装饰,是釉下彩瓷的一种,也是我国陶瓷装饰中较早发明的方法之一。“白釉青花一火成,花从釉里透分明。可参造化先天妙,无极由来太极生”,清代龚轼在他的《陶歌》中这样称赞青花瓷。
鉴赏
古代陶瓷款识,是鉴定其制作年代的重要依据,由于历代青花瓷的款识的字体、写法、料色和风格都有其显著的特点,因此,只要掌握了款识的基
本规律,就能准确地判断古瓷的时代、窑口。古代青花瓷款识中的书法、图案,对于书画、篆刻艺术的创新也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特点
青花是我国民族特色的瓷器装饰,也是我国陶瓷装饰中较早发明的方法之一。其特点一是着色力强,发色鲜艳,呈色稳定;二是纹饰永不退色
;三是丰富多彩,明净素雅,有中国水墨画的艺术魅力;四是不含铅、砷等有毒元素,对人体无毒副作用;五是不但适合装饰餐、茶具等日用瓷,
而且也适合装饰花瓶、大缸等陈设瓷;六是其制作原料含钴天然矿物蕴藏丰富。
装饰
青花陈设瓷装饰更为精美,如绘有苏州园林、北京天坛、颐和园、桂林山水、庐山风景、“四美图”、“史湘云就最少要眠”等纹样的千件青花缸、万件和超万件青花瓶,画面生动,料色层次清晰,装饰别具一格
民间青花是来自民间、淳朴活泼的一种青花瓷器装饰形式。民间青花特点在于用笔流利豪放、点染错落有致。如画山水小景,仅两棵杂树,一
个山坡,一条小溪,着笔不多,却把幽静秀丽的大自然美景描绘的意趣无穷。不少婴戏图中的小孩,五官发眉可以完全不着笔墨,只在圆圈商洛以
浓料就成小孩的头部,天真活泼的形态却表现得惟妙惟肖。
款识
我国古代青花瓷,绘画装饰清秀素雅,瓷器底部的文字,图案款识种类繁多,各个时期的款识均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根据青花瓷款识的形式、种类来看
,主要可分为纪年款、吉言款、堂名款、赞颂款和纹饰款五大类。
色料
“苏麻离青”又称“苏尼勃青”,是元末明初景德镇青花瓷器使用的一种优质色料,据专家考证来自于伊拉克。
明代永乐年间,郑和七次下西洋从伊斯兰地区带回一批“苏尼勃青”料,这种青料含有高铁低锰,在适当的火候烧造下呈现出蓝宝石般的鲜艳色泽
来,同时又因含铁高,在烧制过程中在青花上会出现黑斑点,平添了几分自然美,这也是永乐青花瓷器的一大特色。
纵览中国瓷文化浩瀚的长卷,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事实,明朝崇祯之前,青花瓷秉承传统的风格技艺,以制作精美著称。独步当世,崇祯之后明亡清兴,康熙凭借文治武功,缔造了清初盛世。而康熙青花更是自从问世以来,就成为收藏界的珍品,时至今日更是价值连城。然而一向热衷宣传自己的康熙皇帝,却是将明朝皇帝的年号题署在自己的作品上。
收藏界里流行一时的“粗大明”的说法,是指明代青花瓷的粗陋,还是后人粗心的误读?一件件精品面前引发了收藏专家对明代晚期青花瓷的另一番新论。
明代晚期除了我们熟知的嘉靖、万历这一段时期以外,最后还有两个朝代非常短暂。天启、崇祯在青花瓷器上,这个时期一直到清代的顺治统称为过渡期,过渡期是以1644年为界限,前后大约二十年的时间。1644年我们都知道中国发生一个非常大的事情,这一年有三个皇帝,崇祯、李自成、顺治1644年这一年又是甲申年,史学上管这一年叫“甲申之变”。这一个时期的瓷器由于政局的动荡,品种较为单一,我们今天能看到的大部分都是青花,是它的主要的产品,然后间或有少量的五彩和单色釉。明晚的时候,尤其天启、崇祯,当宫廷采取这种完全放任的态度,顾不上的态度的时候,那民窑的青花它就蓬勃地发展,它这种发展,表现在对质量上的一个追求。我们过去对晚明青花的认识,都是认为一说晚明,就是它非常粗糙,实际上不是这样的,风雨飘摇的明朝,到了天启、崇祯已经明显地出现了颓势,青花瓷却一反常态,它摆脱了嘉万以来的那种繁缛的密不透风的风格。走向了一个清丽,一个舒朗的风格,这种风格奠定了康熙一朝的青花瓷器的一个基础。崇祯的青花过去是没人研究的,再往前 推20年就更没有人研究了。过去都不知道崇祯烧过青花瓷。过去就是说嘉靖、万历,完了跟着就是康熙、雍正就到了清朝了。曾经被研究者忽略的崇祯青花,其实拥有着巨大的收藏价值.
顺治是清军入关以后第一个皇帝,御窑厂大约在顺治八年的时候就开始恢复了。顺治的时期对瓷器的要求是非常低的,自己就顾不上。所以当时的瓷器大部分都保留明朝一个特征,它这个时期所以叫过渡期。当时的市场最为流行的商品就是青花,所以百分之九十五以上这个时期的东西都是青花。当时对龙的绘法是怎么绘呢,是一个典型的绘法,只有顺治一朝这么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