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阳钱币回收,纸币回收,旧版人民币回收

  • 发布时间:2019-06-20 09:36:02,加入时间:2019年05月15日(距今2184天)
  • 地址:中国»上海»徐汇:徐汇区吴中路
  • 公司:广州贝嘉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用户等级:普通会员 已认证
  • 联系:曹国华,手机:15069119365 微信:diandangshoucang QQ:2306030968

,高价上门回收旧纸币 旧钱币 旧版人民币 金银币 纪念币 连体钞 纪念钞 邮票等,全国快速出手,免费估价。

安庆,商丘,威海,西宁等各地收购长城连体钞,康银阁连体钞,奥运钞,建国钞,龙钞,各版旧纸币,熊猫金银币,生肖金银币,庚申年80分猴邮票,第三套人民币背绿壹角,第四套人民币四连体大全套,第四套人民币90版100元四连体等各类收藏品,

扩展阅读:

雕母,手工雕刻的母钱,亦称“祖钱”。六朝后造钱不再使用大型整体铜、石钱范浇铸,而改用母钱翻砂造型浇制。初用铜、锡、牙、木等材料精心雕刻的母本,即为“雕母”。传世可见历代铜质雕母多种。形体稍大,铜质精良,雕工细腻,边廓峻深,文字纤劲。是为古钱中至珍之品。

开放分类:中国钱币商业经济

雕母,手工雕刻的母钱,亦称“祖钱”。六朝后造钱不再使用大型整体铜、石钱范浇铸,而改用母钱翻砂造型浇制。初用铜、锡、牙、木等材料精心雕刻的母本,即为“雕母”。传世可见历代铜质雕母多种。形体稍大,铜质精良,雕工细腻,边廓峻深,文字纤劲。是为古钱中至珍之品。

雕母又叫祖钱,经审核通过后,作为铸造母钱之用。我国自宋以来就采用翻砂法铸钱,每当出新钱,就用铜块或锡、铅块直接雕刻成钱模也就是雕母或祖钱,铸钱时用祖钱作模,翻铸母钱。雕母钱文精美,字口深峻,每个字的笔画都清晰,绝无粘连模糊,而且笔画比同版本的流通钱要细瘦,从细部看还保有手工镂刻的痕迹。清代钱币数量之多、版别之复杂,远远超过了以前的各个朝代。清代的雕母钱,我们常见有“乾隆通宝”、“嘉庆通宝”、“道光通宝”、“同治通宝”等。

祖钱的雕制需要十分精良,目前所见雕母都是金黄色的铜质,是质地优良的铜材。铜雕母的钱文很精美,字口深峻。雕母钱不见刀痕迹象,比同版流通的钱稍大些、厚重些。

雕母的制作精良,质地选用上等铜料。在《皇朝文献通考33;钱币考》一书中写到,各省铸钱均须“例由户局先铸祖钱、母钱及制钱各一文,颁发各省,令照式鼓铸之”。鲍康的《大钱图录》一书中记载,雕母“其穿孔非钱局人不能凿”。雕母的钱文精美,用手雕刻而成,文字细瘦高挺;字口深峻;笔画刚劲、有力;地章光洁,全身无铸造痕迹。穿孔大都是雕凿之后再锉光而成。雕母在铸钱过程中起规定钱式的作用,并在翻铸母钱时用于印模。雕母钱比同版流通的钱更大、更重,存世量稀少。

雕母钱被制成钱模后取走,工匠用熔化了的铜液浇铸在钱模上,待铸币冷却后开模,取出铸币加工打磨光洁后即成。宋、元、明、清时期,冶金技术和采矿技术的发展,带动了铸币业的发展。明清时期黄铜铸币盛行起来。黄铜是铜锌合金。以前鉴定钱币含铜量的多少,就将币掷于地上,听声断其成色,成色高的铜币,掷于地上有金声。除黄铜外,还有白铜钱,这是铜锡合金中锡的比例大的缘故,也有一种白铜钱是镍铜。

雕母钱体积比母钱和流通钱大,母钱又比流通钱稍大,铜质也较好。只是因为母钱是由祖钱翻砂铸成的,所以钱的外缘轮廓、字口都没有雕母深峻,各方面都比雕母逊色一些。

母钱除了铜质的外,也还有铁质的。铁材料翻砂制的铁母钱比同级的铜钱要大些、厚重些。

古钱币爱好者应当把铁母和铁范铜钱区别开来,铁母钱是为铸造铁钱翻砂制成的母钱,再由母钱铸成流通钱,它和铜币实际上只是铸币材料的不同。而铁范铜钱,是在大批铸铁钱之前,先将熔化的铜液注入,以检查钱模的效果,因而这些铜钱称为试铸品。它是与铁钱形制完全相同的铜钱,这种钱流传极少。

不论是打造铸币还是范铸,都是一种手工业的生产方式,由此造成钱币品质的良莠不齐和铸造费的高昂。中国历代的铜钱,在形式上常有错范和流铜等现象,使钱币不整齐美观,在重量和成色上也是千差万别。就是同一炉所铸的钱,重量也不相同,在成色上更是难以辨别。中国铸币史上的一次,是清时采用了机器铸币,新铸铜元制币整齐精巧,大受人民欢迎,而也获大利。

一般来说“雕母”钱的特点是比较鲜明的:由于是手工雕刻,钱文字口深峻,字的壁画周围留有刀痕,当然这种刀痕在进呈审定时,竟打磨处理,不是很明显,若仔细辨认,则不难看出。

“雕母”钱的文字清晰,笔划绝无含糊连带之处,可以说是毫发可辩。而整个钱体规整匀称,钱的外缘光洁,并留有的拔模斜度(为铸钱时工艺的方便),钱的穿孔部分,常常留有印记:如方穿孔中间留有一层薄铜膜,膜的中间有原形孔洞,而这种圆洞尽管有时被磨损破坏,而仍留下大部分痕迹。有的“雕母”钱穿孔虽然为方形,而却呈现出四边稍带圆弧形的“四决”文。这些特点在宋钱和清钱中较为突出。

清咸丰元宝背“宝泉当五百”雕母(图为正面)

清咸丰元宝背“宝泉当五百”雕母(图为背面)

作为古代浇制钱币的母本其价格远高于普通钱币

“雕母(或母钱)等同于古钱币中的手工艺术品。”吴先生收藏古钱币20余年,逐渐“晋级”到收藏雕母,“雕母是所有古钱币收藏者梦寐以求的目标。”不过,雕母价格往往比其铸造出来的钱币高出数百甚至数千倍。近日,两枚天价雕母陆续出现,更令收藏者望而却步。

流通数量很少

雕母即手工雕刻的“母钱”,亦称“祖钱”。六朝后造钱不再使用大型整体铜、石钱范浇铸,而改用母钱翻砂造型浇制。初用铜、锡、牙、木等材料精心雕刻的母本,即为“雕母”。传世可见历代铜质雕母多种。

雕母一般形体稍大,铜质精良,雕工细腻,边廓峻深,是古钱中的。雕母一般严格控制在钱局相关人员手中,极少流出,现在大部分藏身博物馆中,少数在市场上流通,因此价格远高于普通钱币。

在刚刚结束的中国嘉德秋拍中,“古钱收藏”专场成交比率近90%,其中两枚雕母更脱颖而出:清咸丰元宝背“宝泉当五百”雕母拍出218.5万元高价,清咸丰元宝背“宝泉当五十”雕母以80.5万元成交。

吴先生认为,拍出高价的原因除了雕母本身工艺精美外,还因为前者曾著录于《咸丰泉汇》第155页。值得一提的是,同场拍卖中的“战国33;赵小型‘五陉’背‘十二朱’三孔布”终以143.75万元成交,

除了是传世孤品外,也因为是名家旧藏。

联系我时请说明来自志趣网,谢谢!

免责申明:志趣网所展示的信息由用户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合法性、准确性由信息发布人负责。使用本网站的所有用户须接受并遵守法律法规。志趣网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志趣网建议您交易小心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