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窑原为民窑,北宋晚期开始为宫廷烧造高档瓷器。所以,长期以来,文物部门一直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汝窑泛指古汝州所辖地区所烧造的青瓷系列产品的统称;另一种说汝瓷是指专门御用的那一部分官窑器物。宋徽宗执政时期,汝窑是其烧造史的全盛时期,其产品胎质细腻,灰中泛黄,俗称“香灰黄”,汝瓷釉面有细微的开片,釉下有稀疏气泡;汝窑青瓷釉色淡青高雅,造型讲究,不以纹饰为重。
请看南宋周辉《清波杂志》有“汝窑宫中禁烧(李辉炳先生认为应为‘汝窑宫禁中烧’然也),内有玛瑙为油。惟供御拣退方许出卖,近尤难得”明初距北宋末年已300多年,南宋时都难得的汝瓷到明初当然是凤毛麟角了。我们不能肯定地说无纹者是汝瓷,但有这种蟹爪纹则一定是有年代的汝瓷。
所谓“群窑之冠”,汝窑瓷器自北宋诞生以来,九百余年,独步天下,冠绝古今,无数人慕情与此。随着时间的发展,学界及藏界对清凉寺汝窑面貌的认知经历了清晰-模糊-重建-新发现的几个阶段。今天来看,北宋清凉寺汝窑的整体面貌大体清晰,金代清凉寺汝窑的面貌也在逐步清晰之中,这是自清凉寺汝窑址发掘后数十年来,无数文物学者辛苦劳动和不懈探索的结果。然而仍有一些海外藏器,因相关信息过少而被“张冠李戴”,明珠蒙尘。在信息发达充足的今日,有必要对于一些海外藏器重新审视,重新判断其窑场归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