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每个月产生约8万吨废纸,如何切入这个市场,莫乔也经过了慎重考虑.他比较了北京、上海等地的同类平台,发现他们面向个人居民用户的比较多,由于单价很低、客源分散,造成客户培育、上门服务及物流的成本都很高,经营状况普遍不佳.考虑到如何才能让平台更好地活下去,莫乔决定首先面向企业级的客户需求,对连锁的商超、学校、医院、工厂开展废纸回收业务.
真正把业务切入到社区后,莫乔才发现,废旧资源的回收也有一个"隐形的江湖".一次,公司的业务员上门到南宁星湖路一个商家回收废纸,刚出大门,就被几个收废旧的小贩扣下车辆和货物,对方扬言到他们的地盘抢生意就是跟他们作对.最后业务员报警,才被放行.
"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先主动放弃那部分业务,后面再通过跟社区物业合作来推进业务的开展."莫乔说,传统废旧回收人员是通过打点物业工作人员,来垄断社区的废旧回收.但他们回收的行为不规范、价格低,客户其实得不到什么收益.而小象回收通过规范的合作和商业行为,既帮物业和商家将废品垃圾进行规范清理,又持续地为他们产生更多的价值,形成多方共赢的局面,因此物业后来还是愿意选择跟小象回收合作.对客户而言,通过点对点地向平台出售废弃的包装纸壳,一家小超市每个月也能增加上千元的额外收入,多少也能节约一些成本.
随着业务范围越来越大,小象回收也面临建设回收员团队的问题.一开始,莫乔想尝试众包模式,让走街串巷的传统废旧品回收从业者加入进来,通过小象回收的App平台接收订单,但做了一段时间,他发现这条路根本行不通,这些传统的从业者大都是中老年人,让他们接受互联网平台的经营模式,无论是培训成本、管理成本还是沟通成本都非常高,很难收编他们.
莫乔转而开始探索自建仓储、物流、回收员队伍以及信息系统的纯自营模式,通过及时、便捷的预约上门回收流程,从而达到回收过程中效率的提升,实现回收过程的去中间化.
物流成本在回收成本中占到很大比重,因此企业需要更具规模化、更密集的市场,才能把整体成本降下来.2018年第二季度,小象回收实现了盈亏平衡.在莫乔看来,拥有自己的物流体系,才能在回收行业占据优势.他的公司还会和商超开展一些点对点的物流合作,降低回收车上路的空驶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