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0基础实战型针灸艾灸理疗技术培训来宾开设系统中医班
今天,我们进入二十四节气中的夏至。每年6月21日或22日视太阳到达黄经90度为夏至。夏至日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到达一年中最北的位置,所以北半球白昼最长,且越往北越长。夏至以后,太阳直射位置逐渐南移,北半球白昼逐渐缩短。俗话说:“不过夏至不热”。随着气温的逐渐升高,人们常会出现流汗、烦闷、焦躁、失眠、食欲不振等症状。在这样炎热的节气下,我们要如何顺应天时做好养生工作呢?(欢迎联系符老师)
1、清热祛湿防蚊
今年夏至未至,雨水已然旺盛,从目前的天气情况来看,进入夏至节气后,不仅应该防暑清热,也应注意祛湿防蚊。清热可用芦根、乌梅、麦冬、菊花等沏水代替茶水饮用,祛湿可用丁香、藿香、艾叶、薄荷等芳香化湿避秽祛浊的中药制成香囊随身携带。由于最近雨水偏多,蚊虫大量繁殖,想要驱蚊,同时避免蚊虫引发的疾病,家中防盗门上可以挂些艾叶,或于居室或办公室内点燃艾条,也可买些白芷、木香、薄荷、丁香或是艾叶回家,用纱布缝成小包将它们装入,制成“防蚊包”,在蚊虫多时携带防蚊。
2、睡觉时头朝南脚朝北
中医认为,夏至时节“腠理疏泄,卫阳不固”。再加上炎炎夏日,人们睡眠少,食欲差,身体抵抗力明显下降,如果夜间睡觉时贪凉,很容易引起夏日感冒。所以,晚上睡觉时胸腹部要盖好被子;大汗后不要立即冲凉洗澡等。另外,睡觉时头朝南脚朝北,可使睡眠更加香甜。
3、“苦夏”远离寒凉
对于很多人来说,夏至夏至,意味着苦夏已至。“苦夏”指的是进入夏季后,由于气温升高,出现食欲下降、不思饮食或进食量较其他季节明显减少,并伴有身体倦乏、精神不振等现象。不过,苦夏并不是病,它只是人体应对恶劣环境时的一种本能反应,症状轻的不需特别对待,症状稍重的属于亚健康状态,可通过调整改善。
调整的重点,在于远离寒凉。许多人认为,为了对付“苦夏”,应该多吃凉快的食物,让身体感觉凉爽一些。事实上,这种做法反而会加重“苦夏”的症状。原因在于,中医认为暑湿为阴邪,易伤人脾阳,脾阳一旦为湿所困,便会让身体的运化异常,人也表现得纳谷不香,食欲不振等,也就是“苦夏”了。
因此,要防“苦夏”,除了饮食清淡有营养、睡眠充足不熬夜外,少吃寒凉之物,不对着空调吹—总之不过于贪凉也十分重要。
4、老年人防疾病
夏至时节,酷热多雨,空气湿度大,如果身体不能顺应天气变化,就很容易导致疾病的发生。“热中风”就是其中的一种。老年人体内水分相对较少,如果夏季出汗过多,更容易损耗阴津,导致心火炽盛、肾阴不足。而空调、电风扇等又会损伤人体阳气,增加患中风的几率。因此,老年人一定要注意,当出现头昏、头痛、半身麻木酸软、肢体无力、视物模糊、频繁打哈欠等症状时,要立即就医。
夏天补水是预防“热中风”的关键。老年人生理反应迟钝,应该不渴也喝水,采取少量频饮的方法。另外,还要多吃容易消化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鱼、山楂等。此外,防中风也可采用穴位疗法,手厥阴心包经上的中冲穴(手中指末节尖端中央)具有醒神开窍、清心泻热的功效,为常用穴位之一,平时可常按。具体方法是:用左手手指甲掐按右手中冲穴约1分钟,再换手进行。
5、饮食多吃“苦”
饮食宜多吃“苦”,可多吃素有“菜中君子”美称的苦瓜,具有调和脾胃、消除疲劳、提神醒脑的作用,对中暑、胃肠道疾病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课程内容
1、中医基础(舌诊,面诊)
2、中医美容(减肥,祛痘,祛斑,祛皱)
3、针灸针法(三棱针,皮肤针,耳针,腹针,靳三针,毫针等)
4、经络养生
5、常见病的中医临床诊断及康复理疗
6、中医灸疗:以独特的治疗手法,配以活血化瘀、祛风除湿。
7、剌血疗法:通过对人体全身经穴的触诊检查,进行对症施治。在患者的经穴处,排出适量瘀血,祛除体内残存的风、寒、湿、邪、痰、毒、瘀等有害物,达到祛风除湿、活血化瘀、疏通经络、降压消炎的治疗目的。
8、实操课程:针法,灸法,腹针,靳三针,毫针等。(含推拿、拔罐、足部反射疗法、刺血疗法、艾灸、埋线减肥等传统手法技能略述
为什么选择我们南宁快康教育?
1、正规,专业,系统学习全面,师资雄厚。由有丰富临床经验和教学经验的中医以及相关专业医师教学授课,同时配有助教协助。
2、结合理论,注重实操。讲授中医针灸理论,并亲身指导,在大量的课堂练习与学员互动中熟练掌握中医针灸的方法,达到会学会用的目的。
3、教学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讲课与交流相结合,学与练相结合,南方医院,广州中医院在职医师直接面授,保健与治病相结合,同时教授养生功法。
4、小班教学,手把手讲授,保障零基础学员学会,限度使学员掌握。
5、现场诊治,现身说法。对参加学员进行现场诊断,给出治疗方法,并现场操练,解决疼痛的同时教会学员如何诊治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