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钱币史略》记载,清·宣统元年(1909年)铸已酉宣统年造大清铜币。清·宣统三年(1911年)天津度支部造币总厂铸币。宣统二年(1910年)9月,度支部奏定“币制题例”,废两改元,确定货币单位名称为“元”,以钱为本位,一元为主币,重库单七钱二分。另以五角、二角伍分,一角三种钱币,五分钱币及二分、一分、五厘、一厘四种铜币为辅币。
宣统三年,天津度支部选币总厂开铸二分、一分、五厘、一厘新式铜币外,与此同时还铸有计值文字,分别为:二十文、十文、五文、二文、一文新式铜元,其中二十文、十文有红、白铜二种币。五文仅红铜一种,二文、一文铜元按其币中有元凿孔分为有穿和无穿(满穿)两大类。此类铜元铸币不多,辛亥革命爆发,清王朝灭亡,故铸币有限,存世者为之稀少罕见。
近日,征得“大清铜币宣统年造当二十文”一枚,该枚钱币直径3.9厘米。钱币正中自上而下,从右而左铸“大清铜币”四字,中心镌铸造局名为“汴”字,下边铸币值“当制钱二十文”六字,右左分书“己酉”纪年。
钱币背面中央为蟠龙图,上端铸“宣统年造”,下方铸英文字样。神龙纹路依旧,如刀刻所成,铸造工艺神乎其技。该枚大清铜币当二十文,宽缘,珍稀少见;铜币整体铜色熟旧感鲜明,殊为难得,极具收藏价值。
据了解,中国有78.5%的富豪和61%的企业家,都喜欢收藏和追求高质量的大清铜币,是因其价位保值能力超高,能够为收藏爱好投资者制造巨大的金钱财富,并且也是身份地位和高端品味的象征,具有超高的收藏价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