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食品销毁:饮料销毁是指在保质期内有缺陷的、已经超过保质期、因各种原因停止销售由批发商或零售商退回,因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而被行政执法单位扣留、,各类食品饮料及半成品的处置。大批量销毁食品类如食用油、肉及其制品、罐头、调味品、保健食品、膨化食品、巧克力、糕点、饼干、炒货、蜜饯果脯、果冻、肉干肉脯等;饮料类如牛奶、酸奶等乳制品、碳酸饮料、汽水、果味水、酸梅汤、散装低糖饮料、矿泉饮料、麦乳精等;酒类如啤酒、白酒、葡萄酒、黄酒、药酒等。成都现场大批量档案销毁:无论是因为搬家、档案到期、资料更新还是任何其他原因,您可能会有大量文档需要粉碎。 高保密销毁:一些绝密级别文件的安全保密,严重影响着部门、企业的声誉与发展。
本公司专业处理流程:
1、咨询产品报废产品销毁中心。
2、提供所报废的清单及对产品销毁的程度要求。
3、制定产品销毁综合处理方案。
4、报废产品安全转移至产品销毁现场。
5、全程监督(录像、照片)产品销毁处理过程
6、双方核实确认报废产品销毁的数量及满意程度。
7、产品销毁处理公司开具《产品销毁证明》报告给产废方。
8、开具凭证。
9、销毁程序结束。
10、后期回访优化销毁方案。
安全、省心、专业、成熟
近日,中国杭州某果品批发市场营业员“冒死”向媒体爆料称,市场中本该销毁的腐烂水果被以极低的价格卖给了茶楼、酒店和冷饮店等,自己“良心无法承受”,便携带视频证据,向媒体及市场监管部门反映情况。想象着一个个发霉变质的恶臭水果,经过简单加工“摇身一变”成为光鲜亮丽的水果拼盘,或者清新爽口的鲜榨果汁……画面感冲突性过强,实在让人不寒而栗。值得一提的是,上述腐烂水果买卖的流程,并非私下交易,而是堂而皇之走着一套“正规”程序,令人不禁感慨,交易腐烂变质水果,烂掉的不仅仅是水果,或许还有交易者的法律意识和良心。
据该爆料员工介绍,果品批发市场对外销售腐烂水果,是有着一套“正规”流程的。他用一张此前拍下的成交单举例,成交单上注明出售芦柑300件(箱),每件10元,成交金额为人民币3000元,交易时间为5月16日上午8点30分,成交单上方,还被额外标注“处理,不可食用”的小字,下方则是爆料员工所在组组长的签名。
该名员工表示,市场中水果腐烂变质是常事,几乎每天都有300至400箱腐烂水果被这样低价处理掉,主要流向当地的茶楼、酒店及冷饮店等,进行二次加工后继续对外出售。他同时表示,自己之所以选择“站出来”,是因为良心上过不去。他为此宁可选择辞职,也不想在交易单上签字,背负沉甸甸的法律责任以及良心上的谴责。
从媒体报道中可以看出,烂水果交易涉事人员,上至市场负责人,下至一般营业员,再到市场经营户,他们早已就对水果流向心知肚明,并认为“这没什么不妥”。在接受采访时,市场某负责人表示,市场的确不允许腐烂水果对外销售,但水果是按箱卖的,即使有部分是烂的,也是有残值的。她同时强调,批发市场只是一个交易平台,宗旨就是促成双方交易,经营户要卖,顾客要买,市场无权干涉,但在成交单上注明“不可食用”,已经尽到了提醒义务。不过这种说法显然不能得到爆料员工的认可,他坚持认为,无论水果卖出去是“喂鸟”还是“喂人”,公司只为了交易赚钱。
可以想见,该果品批发市场销售腐烂水果的情况并非个案。无独有偶,不久前哈尔滨多家超市销售发黑腐坏水果也被媒体曝光。一些无良商家,甚至还为员工“授课”,传授推销烂水果的技巧,如将表皮发黄的火龙果切开露出果肉,套上保鲜膜出售,可能反倒卖的更好。
有专家认为,本该销毁的腐烂水果,被人食用后,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由于水果腐坏后,会产生亚硝酸盐,食用后会导致人体大肠杆菌菌群失调,出现腹胀、腹泻等情况。特别是橘子、橙子等水果,一旦霉变还会产生毒素,即使将腐坏部位去除,细菌仍会残留其中,食用后可能会导致肝脏中毒。如此经营,已涉嫌违反《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第25条第4项规定:禁止销售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掺假掺杂或者感官性状异常的食用农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