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志趣 » 供应信息 » 农林渔牧 » 农药

桑葚菌核病发病特点及防治方案

  • 发布时间:2019-07-03 12:01:58,加入时间:2019年06月25日(距今2138天)
  • 地址:中国»山东»潍坊: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开元街道富亭街鑫堡御苑一号楼门头
  • 公司:潍坊科盛生物农药有限公司, 用户等级:普通会员 已认证
  • 联系:潘玲,手机:13953605848 微信:soul900809 QQ:2112997265

桑葚菌核病白果病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

果桑菌核病(白果病)

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给果桑生长带来毁灭性的一种病害,其病原菌孢

子可随风传播,导致桑果果肉呈现乳白色或灰白色。整个病果质地坚

硬,不轻易从桑枝上掉落,但一旦掉落,就会有一部分病菌随雨水融

入泥土,还有一部分存在地表,来年随着桑树发芽时再次成为侵染源。

一旦发病很难治愈,给果桑产业带来毁灭性的危害,因此必须通过合

理的防治措施有效预防菌核病的发生。

一、发病原因

1、高温、高湿发病重

一般温度高、土壤潮湿时,果桑白果病的发病率较高。春季天气

逐渐回暖,降雨量多,土壤湿度大,土壤中的菌核容易抽生子囊、分

生孢子,容易发生果桑白果病。桑树种植密度过大,桑园的通风性差,

积水较多,细胞容易吸收涨破产生伤口,易被病菌侵染发病。如果在

花果期遇到阴雨或高温多湿的天气,极可能导致果桑菌核病的大爆

发。

2、防治时机不对

很多桑农认为果桑白果病病原菌只有在桑树开花期能够感染发

病,还有的等到见证才开始治病。这种观念是错误的,果桑不仅开花

期感染菌核,在整个结果期都可感病,只不过桑树开花期是桑果白果

病的易感病期,青果期感染相对较少,成熟果桑不感染。可见幼嫩组

织最易感病,需要结合管理周年综合预防。

3、树龄

桑树树龄越大,土壤、树体中积累的病原基数越大,越容易诱发

果桑白果病。通常新栽的桑树第1年不发病,第2年轻微发病,之后

发病严重程度逐年累加。

4、施肥不合理

偏施氮肥会导致树体虚旺,细胞不紧密,树体营养不足,导致桑

树营养不良,抗病能力降低,极易受到病原菌的侵染。同时也会造成

土壤板结、酸化、土壤中有益微生物活性降低,为病原菌的繁殖提供

条件。

二、防治措施:

1、物理方法:

(1)深耕:对发病严重的桑园,在果期结束后对桑园进行一次全面

的深耕可使得部分病原菌被深埋土中,不利于其萌发。

为防止病原菌的感染,冬季应彻底清理桑园,将园内枯枝落叶焚

烧干净后深埋,以减少园内病原菌的基数,减弱来年病情。

(2)地膜覆盖:若遇春季雨水多,在桑树开花前用农用薄膜覆盖地

面,可有效隔离病原分生孢子,使之无法侵染花器。

(3)桑树的栽植密度应控制在2

株/hm范围内,这样株与

株之间的距离恰当,通风透光良好,能够有效减少病害的发生。

2、使用药剂:

施肥:奥农乐-土壤调理剂+有机肥,生物菌不仅可固氮固碳为树体提

供养分,还可以调节土壤的团粒结构、盐渍化、酸化等问题,同时还

有“占位”拮抗病原菌的作用,直接降低发病率。

预防方案:

a.桑芽萌动时:靓果安300倍+沃丰素600倍喷雾

b.开花前:靓果安300倍+地力旺500倍+沃丰素600倍喷雾之后

每间7天喷一次,喷3-5次,直至少量桑果转色时停喷。(注:青果

期时比较重要,此时若遇菌核病高发气候条件,将靓果安的浓度提升

至100-150倍)

注:花前和青果期喷药时:桑枝、干、叶、果和地表面全都要喷洒预

防)

治疗方案:

靓果安100-150倍+大蒜油1000倍,严重的可复配相应化学药,

连续喷雾。即:今天一遍、明天一遍连续打2遍,其中一遍配着化学

药。若高发条件持续再打第3遍。

中药制剂特点:

标本兼治,药肥双效(防病治病的同时营养复壮株体),无抗药性,可连续使用,无毒无残留,不影响绿色有机标准,任何时期均可使用,安全性高。

产品介绍:

《靓果安》——中(草)药制剂,杀菌广谱、传导良好、复壮树体,对提高叶片光合作用,增加叶、果蜡质层,减少日灼有良好作用。其用法为叶部喷雾,因为其具有安全性较高特性,可以在作物生长敏感时期、发病条件临近、病症加重初期适当高浓度使用。高浓度使用时防病治病、营养复壮效果显著提高,连续使用有累积效果。

《地力旺》——液体复合微生物菌剂,含有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苏云金芽胞杆菌等9种有益微生物,每毫升含菌量达50亿,具有调节土壤理化性质;解磷、解钾、固氮;促生根、抗重茬、预防根结线虫;提高作物根系的吸收能力,提高产量、改善品质等作用。

《沃丰素》——内含氨基酸、腐植酸、多糖、微量元素锌、硼等,补充作物营养,提高光合速率,增强株体免疫力,增加产量,改善品质。

《奥农乐》——微生物菌剂(土壤调理型),由中草药、微生物菌、矿物元素、海藻复混发酵而成,通过提高叶绿素含量达到营养复壮、提质增产的效果,通过提高酶活性达到提高免疫力、抗逆性的效果,有益菌可改良土壤,通过固氮、固碳功能为作物补充营养。

联系我时请说明来自志趣网,谢谢!

免责申明:志趣网所展示的信息由用户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合法性、准确性由信息发布人负责。使用本网站的所有用户须接受并遵守法律法规。志趣网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志趣网建议您交易小心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