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志趣 » 供应信息 » 收藏品 » 玉器

玉蝉汉八刀 之特点 鉴定

  • 发布时间:2019-07-04 16:55:58,加入时间:2018年07月19日(距今2150天)
  • 地址:中国»江苏»苏州:中华园西路99号新江商务大厦
  • 公司:江苏鉴宝斋拍卖有限公司, 用户等级:普通会员 已认证
  • 联系:李先生,手机:18621868113 微信:L_H_J_GW 电话:0512-57781770 QQ:522725788

中国古代典籍中有关蝉的记载可谓是品种繁多、资料齐备,蝉与中华民族的文化生活结下了不解之缘,它是文人寄托理想、隐寓身世的重要情感载体。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长期积淀的结果,可以用蝉来比喻一种品格,也可以表达一种民族精神。 

陆机《寒蝉赋》“蝉有五节,头上有緌则其文也,含气饮露则其清也,黍稷不享则其廉也,处不巢居则其俭也,应候守节则其信也。”

蝉能蜕化成蛹,则象征死者能转世复活。自汉代以来,皆以蝉的羽化比喻人能重生。将玉蝉放于死者口中称作含蝉,寓指精神不死,再生复活。把蝉佩干身上则表示高洁。所以玉蝉既是生人的佩饰,也是死者的葬玉。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赋予蝉更多的含义。

如以一玉蝉佩在腰间,谐音“腰缠(蝉)万贯”;

以一蝉伏卧在树叶上,定名为“金枝(‘知了’的谐音)玉叶”,也有人将佩挂在胸前的玉蝉取名为“一鸣惊人”(取蝉的鸣叫声)。

殷商时期玉蝉

蝉在玉雕史上的产生年代比较早,从新石器时代的红山文化、良渚文化以及石家河文化当中,都已经有蝉的形象出现,到汉代时期,玉蝉的形象、写实、用料等已经非常高端,并且也是其发展的高峰期,可做配饰、琀用等,用途较多。

商代前期出土的玉蝉较少,大量商代玉蝉出土在商代后期的殷墟各个墓葬中,雕工粗简造型颇为夸张。该时期的玉蝉造型多为双翼收拢、静态匍匐状,形态呆板。

殷墟妇好墓出土的一件玉蝉较精美。器属半圆雕,长4.8、厚1.4厘米,背侧以双钩饰圆圈目,以平行的弦纹三道表示背脊,另有若干平行有曲折的弦纹表示翼翅和尾饰,腹下近首一端,约占三分之二处较厚,近尾端内凹。

商代晚期蝉形玉佩,长3.7,宽2.65,厚厘米,山东省腾州市掌大出土.青白色,圆雕,宽圆头,尖尾,圆形突目,头部雕出尖吻,椭圆形双翅收拢,突出五个腹节。

商代玉蝉特点

1、刀法简单有力,阴刻线为主,短直线多于弧形线。

2、头部大多为尖嘴形,也有圆头和平头形,尾部有平底形和燕尾形。

3、眼睛大多在背部,后期转向两侧。

西周时期玉特点

西周晚期蝉形玉佩,长4.1,宽1.6厘米,河南省三门峡市国虢墓出土,青玉,玉质温润,整体为三棱形,双面雕,圆眼,尖嘴,双爪前伸并于头部两侧,双翅后敛,用细阴线雕出尾部.正面蝉的尾部正好是背面蝉的头部.蝉嘴部个有一穿。

西周蝉纹特点

1、眼形有圆眼和长方眼,大多在边廓的两侧,另一种在背的两侧。

2、西周晚期,蝉的颈部出现了宽带状的图案化装饰,到春秋战国比较盛行。

3、穿孔常在蝉的顶端和下颚处,另有一种首尾通天穿。

汉代时期玉蝉

两汉玉蝉,琢磨平整,锋芒锐利,刀法粗犷有力,故有“汉八刀”之称。蝉身形象简明概括,寥寥数刀即成,蝉背部双翼左右对称,如肺叶状。汉代玉蝉造型规整,变化较少,多用新疆白玉、青玉雕成,质地很好。

西汉玉蝉,长5.7,宽2.9厘米,江苏省扬州市邗江甘泉姚庄出土,和田白玉,纯洁无暇,透明莹润.以典型的”汉八刀”工艺琢就,蝉翼紧迫,蝉腹伸缩,双目外突,棱锋毕显,线条挺拔,为西汉晚期玉蝉代表作

玉蝉  西汉,长3.2厘米,江苏省铜山县拾屯苏山头墓葬出土,现藏于南京博物院。青白玉质,尾侧沁泽较重,局部呈黑色,蝉尾略有缺损。写实风格,形体饱满,精雕蝉翼,纹理清晰,双眼微鼓,较为少见。

汉玉蝉的特点

1、汉代玉蝉造型简单,但刀法娴熟,粗犷有力。

2、汉蝉上常见“汉八刀”的雕琢方法,刀刀见峰,锋芒锐利

3、蝉的尾部,羽翼边沿锋利,末端尖锐,有扎手的感觉。

汉代人们专门以玉蝉为唅的意义

含敛玉蝉于口中,在汉被尊为一种殓葬礼仪•在汉代以蝉脱蜕比喻脱微至贵,或人们生时以蝉蜕自命清高,死后希望借之尸还魂成仙•蝉蜕再生,比作生命的延续。

汉人以玉蝉陪葬是他们关注生命的复现、灵魂之永生的精神寄托。虽带有迷信的宗教色彩,但其中所反映的汉代哲学价值观则不可忽视。

宋代时期玉蝉以及特点

宋代仿古盛行,玉蝉的雕琢也不例外,但是蝉的线条软弱无力,有形无神,柔和呆板。

蝉形短而宽,雕琢不平整,抛光不亮,仿汉蝉较多

明清时期玉蝉

明代玉蝉,长4.9,宽3.1,厚1厘米,江西省樟树市市区地基工地采集.青白色玉,质地细腻温润.蝉身下腹及两翼边缘有沁斑.蝉身浑圆,头部较宽,眼睛微凸,颈部仕弦纹,腹背起交叉纹,双翼微张.线条丰腴,通体抛光.

明代 ,金蝉叶形玉饰,蝉长2.4,玉叶长5.1厘米,江苏省吴县五峰山墓出土,现藏南京博物院。

清代的玉蝉只找到了考古发掘记录里的一件

明清蝉纹特点

1、明晚期玉蝉雕刻纹饰繁复,表示伸缩功能的腹部阴刻线增。

2、乾隆时期注重玉材的选择,玉蝉雕刻多选用和田籽料,雕刻精细,用阳文饰回纹、卷草纹,呈现图案化风格。

3、清代玉蝉玉质温润,抛光讲究,雕琢工艺集前代之大成。

联系我时请说明来自志趣网,谢谢!

免责申明:志趣网所展示的信息由用户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合法性、准确性由信息发布人负责。使用本网站的所有用户须接受并遵守法律法规。志趣网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志趣网建议您交易小心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