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志趣 » 求购信息 »收藏品 » 书报

浦东新区回收旧书上海浦东新区电话多少

  • 发布时间:2022-06-11 15:27:38,加入时间:2018年08月04日(距今2466天)
  • 地址:中国»上海»黄浦:黄浦区南京东路全市上门收购
  • 公司:上海晨凤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用户等级:普通会员 已认证
  • 联系:陈先生,手机:15001974776 微信:c15001794776

首先是技术上制作精良,包括刊刻水平,印制装订之细密,这在早期抄本写本上不是太大问题,但在雕版印刷盛行于世后,由于书刻字取欧阳询、批量生产,商贸交易渗入士子民间,从好处说是文化普及,读书人多;但也不乏书商为求利益大化而粗制滥造,低成本高速度出书上市以谋厚润。校对粗疏、错讹百出,于是学界就有“尽信书不如无书;鲁迅先生更有明代刻书者好以己意揣测而改古书,故不可信之论。故元明以来,学者藏书家养成一个通行的习惯,每有书入手,必以笔墨朱迹在自藏或过目的古书上随读随校,记下书籍真伪、刊刻时间、版本优劣、流传过程,尤其是各本不同文字的校勘记。这些批语与校勘记,即成为后世古籍鉴定的好依据。比如大学者陈寅恪就在学界有“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传说,他在30年代读南朝梁慧皎《高僧传》,批注校勘圈点,反复多次,几于原书无有空白下笔处,为学界传为典范。至于这些精本的收藏价值,唯其独有,故极受收藏界、版本学界乃至史学界之大关注。2007年前后,古籍拍卖尚未风行,嘉泰拍卖上拍汲古阁本宋惠洪《冷斋夜话》线装四册,因有王国维手校、罗振玉题跋,在当时拍出天价,成为古籍拍卖界轰动一时的美谈,带动了后来古籍拍卖成为收藏大项的新风气。

联系我时请说明来自志趣网,谢谢!

免责申明:志趣网所展示的信息由用户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合法性、准确性由信息发布人负责。使用本网站的所有用户须接受并遵守法律法规。志趣网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志趣网建议您交易小心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