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是冬病夏治的zui好时机,不吃寒凉食物,拒绝冰镇饮品;不喝酒,每晚热水泡脚,经络按摩、尽量按时睡觉,不熬夜。吃冰镇的饮料和食物,会使寒气入侵不能排出。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内经 素问 四气调神大论》
四季阴阳的变化,是万物生命的根本,所以在春夏季节保养阳气,来适应生长的需要,在秋冬季节保养阴气,来适应收藏的需要,顺从了生命发展的根本规律,就能与万物一样,在生、长、收、藏的生命过程中运动发展。如果违逆了这个规律,就会笺伐生命力,破坏真元之气。因此,阴阳四时是万物的终结,是盛衰存亡的根本,违逆了它,就会产生灾害,顺从了它,就不会发生重病。
“阳气”是什么?
说到阳气,可能有的人会一头雾水、不明就里。其实《黄帝内经 · 素问》中就明确提出过 \" 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 大致是说阳气就好像天上的太阳,调动气血、鼓舞人体生长活动,如果阳气耗伤就如同天空没有太阳的光明一样,人体无法运作。
夏天已经很热了,为什么还让我养阳?
可是,我们平时是待在多少度的环境里?办公室里的温度,常常25℃都不到,吹得脚下冰凉;下班坐地铁,冰凉的空调从头顶吹下来;回到家,冰镇西瓜配着空调,多爽快!一天下来,接触35℃的时间,能有一个小时不?每天能出一点点汗不?
因为我们太贪婪,脱得太快,吹得太凉,喝得太冷,吃得太冰,再加上晚上不睡觉,白天睡不醒……这些都导致了阳消阴长,使城市里的宅男宅女们一个个体质孱弱,动不动就生病。过着这样的生活,还能不赶快保护阳气吗?
阳气不足的几个表现
一、怕冷、手脚冰凉、消化不良、精神不振、无精打采、舌淡而胖、或有齿痕、脉象沉细。——阳气不足
二、胸部、心脏部位发凉,稍微劳累点就心慌、气短、情绪低落、不爱笑。——心阳不足
三、萎靡不振,没有生机,做事不积极,没有动力,处事犹豫不决。——肝阳不足
四、食少腹胀,肚子发冷,经常拉肚子,消化不良,自我感觉压力大,爱胡思乱想,容易得忧郁症。——脾阳不足
五、容易感冒,气喘,咳嗽,特别是顽固性咳嗽,哮喘久治不愈,爱哭,消极,做事没有魄力!——肺阳不足
六、没有精神、面色发暗、性冷淡、手脚冰凉、腰以下发凉、小便多、夜尿尤其多、记忆力减退,做事喜欢半途而废。——肾阳不足
怎样养阳?
夏天不让用空调?太坑爹啦!现在的城市里汽车、别人家窗户都在往外吐着热气,又不像古代那么多绿化那么凉快。不让用空调,办不到啊!
1、将空调调到26℃左右,室内外温差不超过7℃。别让身体有冷的感觉,zui好是动起来的时候有一点微微汗意,就是合适的温度了。
2、空调风往上吹。
3、刚进屋的时候别开空调,等10分钟,身上的汗水干了,毛孔闭合后再开空调。
4、只要开着空调,每隔1小时开会儿窗,保护呼吸道。
5、睡觉前一定要关闭空调,如果身体虚弱,早晚也都别开空调。
夏补阳,效果好
中医的外调在冬病夏治中是一个很好的体现,实际上这里面还蕴含了一种中医的预防思想。意思是不要等到冬天天冷了,阳虚加重时才想起来补,平时就要多加注意,甚至到了炎热的夏天也要注意预防,提前温阳补阳。
中医的调理方法叫“因势利导”,在夏天温阳补阳其实是借助天时,正好这个时候阳气壮,比冬天补的效果好。非常适合阳虚的人夏季补阳,冬病夏治就是这个道理。
选择“三伏天”原因,是因为夏天的“三伏”是一年中zui热的时候,此时阳气发泄,气血趋于体表,毛孔张开,药物更容易渗透皮肤。而且这时候天地间阳气zui足,能够帮助身体排出囤积的寒。
很多养生爱好者到了夏天,身体力行的每天抱着姜糖水喝,有必要这样吗?
夏天吃姜,是有利于养阳的,它能开窍散寒。是不是有必要每天抱着姜糖水喝,那得看是不是受寒。如果办公室空调开得很冷又不好意思去调高空调温度,或是喝了冷饮,那么不妨在水杯里放上姜。如果平时不受寒,吃太多姜也会造成内火太旺的情况,那就别吃了。
要排寒还得“沙疗好”:三伏天确实是冬病夏治的好时机!
中医认为,阳虚、气虚人群更适合进行沙疗。沙疗能够温通经络,祛除寒湿,补益人体阳气。夏天又正好是自然界阳气zui重的时候,两者的阳热合在一起,温补的作用更强。所以在夏季大自然阳气zui盛的时候沙疗,补益的效果能够达到zui佳。
2019年三伏天分初伏、中伏、末伏,共40天,具体如下:
初伏:2019年7月12日(农历六月初十)——2019年7月21日(农历六月十九)
中伏:2019年7月22日(农历六月二十)——2019年8月10日(农历七月初十)
末伏:2019年8月11日(农历七月十一)——2019年8月20日(农历七月二十)
三伏天是全年中天气zui热,气温zui高,阳气zui盛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人体腠理疏松,经络气血流通,有利于药物的渗透与吸收,而庚日又与肺金有关,为温煦肺经阳气,驱散内伏寒邪的zui佳时机。加之进行沙疗,相得益彰,共收扶正祛邪之功,故而能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
《黄帝内经》里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很多人问:三伏天这么热,为什么还要养阳呢?因为三伏天人体的阳气都浮在体表,五脏六腑是寒凉的;而三伏天天气酷热,人们喜欢一切寒凉的东西:食冷饮,吹空调,洗冷水澡;总之怎么凉爽怎么做!不仅阳气耗损虚亏,并且埋下病根!体内阳气弱了,寒湿之气就上身了啊,不病才怪!特别是人体五腹六脏里的寒湿之气是万病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