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志趣 » 供应信息 » 收藏品 » 瓷器

刀币之首,六字刀币

  • 发布时间:2019-07-11 14:42:50,加入时间:2019年05月10日(距今2252天)
  • 地址:中国»广东»广州:广州中心
  • 公司:广州广宣艺策划服务有限公司, 用户等级:普通会员
  • 联系:易经理,手机:18565324760 微信:Y18502060590

六字刀币(正背面),藏品长:5.5cm

刀币之首之称的“六字刀币”

该币是“六字刀”,正面有“齐拓邦长法化”六字,长得酷似小刀的铜货币,是先秦货币名珍之一,非常罕有,齐国的货币均以“化”为单位。据资料称至今发现的六字刀数量仅在30枚之内。属于大气、字体美、书法好、形制较大、品相好、美观的钱币。

藏品厚大精美,基本的形制是尖首、弧背、凹刃,刀的末端有圆环,面、背有文字或饰纹。它们的边缘明显隆起,中有凸起铭文,书法古朴,铸造精细。 正面有“齐拓邦长法化”六字,“齐”指齐国都城临淄。这种刀币是当时的纪念币,传世极少,非常珍贵。齐刀铜质,文字生动,铸工都比较好。经检测,含铜量为70%左右,其余为铅、锡。此刀形态优雅,铸工精良,存世稀少,为历代藏家所重。

与书画、瓷器、玉器相比,古钱币具有数量相对较多、价格相对较低、易保存的优势,在国内收藏界的热度始终有增无减。随着古钱币市场行情的一路攀升,每年加入古钱币收藏队伍的人数激增。钱币收藏家们认为:“目前,具有收藏潜力的古钱币基本有两种:存世数量稀少的古钱币、短期政权铸造的古钱币。”

在古钱币中具有收藏潜力之一的钱币当属齐刀币。齐刀币属于异形钱,是战国时期齐国的货币,因形似削刀被称为刀币,其正面有六字、五字、四字、三字之分。齐刀币留存世间数量不多,外形美观大方,因此,具有非常大的升值空间。布币、刀币成为市场热点,除了布、刀是中国古老货币、具有古朴之风,其次是民族文化的延伸外,还因为其年代久远、流传稀少,价值较高。

齐刀出现于春秋战国,刀体大型厚重,铸工精湛,币文流畅华美,为刀币之首。齐刀包括三字刀、四字刀、五字刀、六字刀。据考证,四字刀和五字刀为姜姓齐国(公元前386年以前)时期的铸币,其特征是刀面外廓高于柄部,廓线于交口处中断。而三字刀和六字刀则是田姓齐国(公元前368年以后)时期的铸品,其特征是外廓的廓线与刀柄直连不断。

这些刀币中又以六字齐刀最负盛名。依据史料记载,六字刀应属于田和代齐时所铸。田氏十二世始有齐国,在太公和立为齐侯后,为隆重其事,颁铸“齐拓邦长法化”六字刀以示其开国之纪念。亦有学者称六字刀为中国最早的纪念币。

国力强盛铸刀币

春秋战国时期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带的齐国,是著名的军事家、传奇人物姜子牙的封地,因为它濒临大海,得渔盐之利,又加上有明君——齐桓公、齐威王,贤臣——管仲、晏婴,名侯——孟尝君等的治理,出现了国力强盛、军事发达、经济繁荣的景象,交易在当时成为民间日常生活中的大事,诚如《管子·乘马》所说,“无市则民乏矣”。繁荣的商业贸易,促成了发达的货币文化。伴随着经济往来的不断发展,齐国按照当地的风俗习惯,铸造流通了一种形状像手工业和日常生活使用的工具青铜刀——当时人称为“刀削”的青铜铸币,称之为“刀币”。据考证,春秋五霸之首的齐桓公在位时,已开始在国都或其他重要的城市由铸造货币。齐国是最早铸行刀币的国家,出土较早的齐刀币实物也为春秋中期。可以肯定,最迟在春秋中期,齐国已大量铸行刀币了。至秦统一货币以前,刀币一直是齐国最主要的流通货币,流通范围还扩大到燕、赵等地区。

以厚大精美而著称

齐刀币由刀首、刀身、刀柄和刀环四部分组成。刀首近于三角形,刀身和刀柄是大小相近的两个长方形,刀环呈圆形,这几种几何形体巧妙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平稳、周正、丰满、圆润的形象美与和谐美。据实际测量,刀环的直径与刀首的长度是l:7.5,恰好是人的头部与身高的比例。而整个“刀币”的长度一般为18厘米左右,又几乎是人手的长度,如果将6枚刀币首尾相接,可组成一个圆环,这就是《周礼·考工记》中所说的“筑氏为削,长尺博寸,合六面成规”。这些精确的设计和巧妙的构想,是古代劳动人民聪明才智的充分体现。

目前已经发现并著录的齐刀币有“齐法化”、“安阳之法化”、“节墨之法化”、“簟邦法化”、“齐建(造)邦长法化”、“齐返邦长法化”等数种。“法化”是标准货币的意思。“节墨”、“安阳”、“齐”均为地名,“节墨”即今山东即墨,“安阳”即今山东曹县一带,“齐”指齐国都城临淄。

根据实测,“齐法化”通常长17.8厘米厘米,宽2.6厘米厘米,重40.8克克,被称为“三字刀”,是田齐建国以后通用的法定货币,有纪地的,如丘、安、方、易、白、公、平等,也有类似吉语的,如吉、行、大等。三字刀流通的时间很久,区域也极广,为齐刀币中最多的一种,是最稳定的货币。

“节墨之法化”被称为“五字刀”。节墨也就是即墨,本是地名,齐邑,在今山东平度东南。即墨邑何时开始行使刀币,目前还不能确知。现传世的“即墨刀”有大小两种,制作都十分精细,同时这两种刀背文都有篆字,风格极似尖首刀,制作时间比背文带三横和“齐之法化”还要早。

“安阳之法化”俗称“安阳刀”,也称作“五字刀”,文字比“齐之法化”略显粗壮,断缘,通长18.5厘米左右,宽2.8厘米厘米,重44.5克克,也有小型的。安阳为邑名,当然没有问题,但在齐国什么地方则众说纷纭。最早有人说就是《左传》所称谓的“安革”,在今山东济南附近,也有人说在今天曹县以东,另外有学者认为安阳在今山东莒县附近。

无论是哪种齐刀币,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比较厚重精美,基本形制是尖首、弧背、凹刃,面、背有文字或饰纹。

中国最早的纪念币

在齐刀币中,有一种非常特别,即“齐建(造)邦长法化”,目前钱币学界一般认为,“齐建(造)邦长法化”是田齐开国的纪念币,也是我国最早的开国纪念币。

纪念币是专为某件事而铸造的货币形态的纪念品,一般不作流通货币使用。但在货币史上,有一类具有纪念意义的开国钱却是流通的正常货币,可以说是一种特殊的纪念币。公元前379年,田氏并齐,虽然国仍号齐,但已换了主人。为了纪念齐开国这一重大事件,田氏添铸了“齐建(造)邦长法化”,俗称“六字刀”或“建邦刀”,通长18.5厘米,重45克,大小、轻重之制一如同期“齐法化”、“安阳之法化”,唯不断缘。田齐开国的纪念刀币铸量甚少,最为珍稀,也最享盛誉。

不过,“齐建(造)邦长法化”、“六字刀”钱文(主要是第二字)考释(如释造、释通、释徙、释返等)到现在还没有定论,从而也影响到该币种铸期的认定。“造邦”、“建邦”意同,而“返邦”则有可能系指襄王由莒返齐(临淄)一事。公元前279年,田单在即墨城大摆火牛阵退了燕军,迎襄王于莒,入临淄主持朝政。这在齐国历史上算得上是一件大事。但无论哪种考释,其所铸纪念币在中国货币史上都是最早的。“齐建(造)邦长法化”开纪念币之先河,丰富了我国的货币文化,对后世货币的发展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它的出现,是齐国货币制度发达的具体反映。

铸造工艺的缩影

研究货币铸造工艺,最直接的材料就是钱范。代表齐国铸币工艺高水平的是金属范。目前所见先秦金属范最早和最可靠的实物是两件齐“三字刀”铜范母,一件清道光年间初出土临淄,为诸城刘燕庭收藏;一件为同治六年出土,陈介祺所藏。范母“形如长方形低沿铜盘,内列‘齐法化’阳文型模两枚,一面一背,彼此相背,两刀中间有一凸柱,高与沿齐,柱有四枝,左右各二,分别通于左右刀背,较凸柱稍低。刀型外侧,左有钉形,右为凹窍”。多副子范层层扣合成一总范,钉、窍犹榫卯使诸子范扣合无间。范母中间的凸柱即形成子范之总浇(流)道,分枝即成通向各刀模的分流道。铜液自总道浇入,又由各层分流道导入钱模,最后破范取币,如此一注可成币数十枚、上百枚。这在金属铸造工艺中被称为叠铸技术。采用叠铸,可使钱体形制、大小、文字整齐划一,省时省力,又可大大节省造型材料和金属液,最适于批量生产,有利于货币的标准化和统一。

齐刀币的铸造技术令人感叹,透过这些古老的钱币,更可以窥见春秋战国那段峥嵘岁月里齐国人的生活风貌。

联系我时请说明来自志趣网,谢谢!

免责申明:志趣网所展示的信息由用户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合法性、准确性由信息发布人负责。使用本网站的所有用户须接受并遵守法律法规。志趣网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志趣网建议您交易小心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