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志趣 » 供应信息 » 收藏品 » 瓷器

明青瓷器 名堂款大集

  • 发布时间:2019-07-11 17:20:20,加入时间:2018年07月19日(距今2144天)
  • 地址:中国»江苏»苏州:中华园西路99号新江商务大厦
  • 公司:江苏鉴宝斋拍卖有限公司, 用户等级:普通会员 已认证
  • 联系:李先生,手机:18621868113 微信:L_H_J_GW 电话:0512-57781770 QQ:522725788

堂名、斋名一般是文人士大夫的居室之名,这种风气在清代尤为盛行。据《清人室名别称字号索引》一书记载,当时有据可查的斋名、室名就有数千个。清代帝王也常将自己居住的地方冠以书斋、堂名、以明其志、抒其怀。

     这种堂名、斋名之风在瓷器上也有所表现。清人许之衡《饮流斋说瓷》一书中说:“瓷款之堂名、斋名者,大抵皆用楷书,制品之人有四类,一为帝王,一为亲贵,一为名士而达官者,一为雅匠良工也。”其书汉云:“称堂、称斋者,亲王、亲贵、达官、名匠皆有之,若称书屋、山房者,称珍藏、珍玩、雅制、雅玩者,亲王达官有之,而帝王无是也,故此类款,概谓之称家款。”

     据耿宝昌先生在《明清瓷器鉴定》一书中对清代瓷器的不完全统计,属于堂名款一类的瓷器有250多种,但是在这些堂名款瓷器中,哪些属于帝王专用之瓷,文献中却很少记载。

     帝王堂名款瓷器出现的时间较早,在宋代定窑、汝窑、钧窑瓷器上就有“奉华”、“慈福”、“德寿”等铭文,主要是宋室宫殿之名。历代帝王都有自己的堂名款瓷器,也往往用一些典雅的堂名、斋名书于瓷器上,在传世品中这些瓷器占有一定比重,只是目前很难与文献记载相对应。

     关于清代帝王的堂名款瓷器,《饮流斋说瓷》一书有少量论述,其曰:“乾隆有彩华、彩秀二堂,皆内府物也,雍正为东园、文石山房;雍乾间为红荔山房;乾隆为友棠咨砚书屋、瑶华道人;道光为十砚斋。”但是《饮流斋说瓷》中的这些记载究竟依据的材料是什么?他所记载的堂室是否确有出处?这些堂室是否均为帝王所有?据目前笔者所掌握的资料看,帝王的堂名往往与帝王的活动范围有关,其中大部分应在紫禁城宫中或圆明园、承德避暑山庄等地行宫内,目前能够确切查有出处的帝王堂名款瓷器有以下几种:

   “中和堂”款瓷器:中和堂为圆明园内建筑,康熙皇帝曾在此居住,传世品中书“中和堂”款器物,主要为青花釉里红器,有盘、碗、碟、盆等,纹饰多为山水人物图。“中和堂”款中又有“康熙辛亥中和堂制”(康熙十年,公元1672年)、“康熙壬子中和堂制”(康熙十一年,公元1673年)、“康熙癸丑中和堂制”(康熙十二年,公元1674年)、“中和堂制”等不同款识,分别代表不同时期中和堂款瓷器。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中以康熙时期堂名款瓷器居多,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帝王及王公贵戚们的兴致所致,另一方面也与康熙初年颁布禁写年号的告谕有关。《浮梁县志》记载,“康熙十六年,邑令张齐中,阳城人,禁镇户瓷器书年号及圣贤字迹……

   “朗唫阁”瓷器:“朗吟阁”为雍正皇帝登基前为雍亲王时在圆明园中的居所,“唫”跟诗的吟是通假字,“ 朗吟阁”又称“朗唫阁”。瓷器上书“朗唫阁制”器物有斗彩杯、斗彩碗、白釉花浇、天蓝釉僧帽壶、蓝釉盘、蓝釉碗、白釉碗、匜等。这种款识瓷器比‘大清雍正年制’款更重要,因为那是雍正个人使用的东西。

  “古香斋”瓷器:“古香斋”是乾隆皇帝的斋名,是弘历作皇子时的一处旧邸,现在故宫重华宫东庑(保中殿)内,殿内额曰“古香斋”。乾隆帝为皇子时,自雍正五年(1727年)成婚后曾在此居住,登皇帝位后改称为宫,《古今图书集成》曾收藏在此宫。北京艺术博物馆藏有一件仿石釉斜方双联笔筒,外壁题乾隆御制诗一首,“古香斋伴几枝桐,百尺扶疏翠色笼

    “懋勤殿”瓷器:’懋勤殿”为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建,位于乾清宫西庑,明夏言额曰“懋勤”,取“懋学勤政”之义,此处为皇室贮藏图书史籍之地,清朝沿明朝旧制,仍将图书翰墨之具贮于此,并为懋勤翰林待值处。康熙皇帝作皇子时曾在“懋勤殿”内读书。“懋勤殿”还是皇帝御殿亲阅档册,亲自勾决之处,内阁大学士及刑部官员皆面承谕旨于此。故宫博物院藏一件印泥盒,盒面青花绘云龙纹,金彩书“懋勤殿”三字,盒内印泥鲜红如初,盒底“大清嘉庆年制”款。

    “朗润”瓷器:“朗润”为福建宫花园内延春阁内一室,门上额曰:“朗润”,建于乾隆七年(1742年)为福建宫花园内佳景之一。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乾隆皇帝曾在此陪皇太后观灯。1923年建福宫花园毁于大火。故宫博物院藏一件乾隆粉彩霁兰描金花卉诗句大瓶,瓶体六面开光,三面绘时令花卉,三面题御制诗,诗句后落“乾隆”、“宸翰”、“惟精”、“唯一”、“比德”、“朗润”等篆书红印。

     “乐善堂”瓷器:“乐善堂”在重华宫内崇敬殿,殿内悬雍正皇帝御笔书“乐善堂”匾。“乐善堂”与“古香斋”一样,同为乾隆皇帝为皇子时成婚时所居之处,乾隆皇帝曾将自己作皇子时所作诗文集成《乐善堂全集》刊印。故宫博物院藏一件粉彩书式盒,形制仿乾隆《乐善堂全集》而制,器面直书“乐善堂”三字。“养和堂”瓷器:“养和堂”位于圆明园内,建于雍正四年,书“养和堂制”款瓷器有青花釉里红八仙盘。

     “嘉荫堂”瓷器:“嘉荫堂”现在沈阳故宫内,始建于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是清帝东巡时宴饮现戏场所,传世品中书“嘉荫堂制”款瓷器,既有乾隆时期的哥釉方斗杯,也有嘉庆时期的青花缠枝莲纹高足盘、蓝釉白花盘等。

   “慎德堂”瓷器:“慎德堂”为圆明园内的一组建筑,它位于圆明园九洲清晏的西面,修建于道光十年(1830年),次年落成,是道光皇帝在圆明园内的一处生活行宫,晚年主要生活在此。道光三十年(1850年,道光皇帝驾崩于“慎德堂”内。在传世的一幅“喜溢秋庭”画轴上,曾详细描绘过道光皇帝在慎德堂内的生活场景,画卷左上角钤“慎德堂宝”印一枚,道光皇帝曾专门写过一篇《慎德堂记》文(收录在道光《御制文余集》)。由此而知,署“慎德堂”款的瓷器是景德镇御窑厂特意为道光皇帝烧制的“堂名款”瓷器,是道光时期的一种官窑瓷器。在清代书“慎德堂”款瓷器并非道光一朝,在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品中有几件康熙瓷器也书有此款,如一件青花缠枝莲碗底书“慎德堂制”款:一件青花凤凰牡丹纹碗底书“慎德堂博古制”款;另一件青花牡丹纹碗底书“慎德堂仿古制”。这几件瓷器可能仅是一般的堂名款瓷器,远非道光时期“慎德堂”瓷器可比。因为慎德堂是道光皇帝晚年时主要生活场所,当时一切政令均出自此处,它与紫禁城大内的养心殿具有同等重要的位置,而且道光皇帝在即位之初即将“知稼墙之艰难,力崇节俭,返本还淳”的政治主张溶入“慎德”二字之中。

     由于慎德堂款瓷器在道光一朝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所以市场价值一直居高不下。清人许之衡在《饮流斋说瓷》一书中就谈到:‘亲贵中雅制之品以‘慎德’‘绍闻’为最有名,‘慎德’瓶类近极罕见,有之则价值甚昂”。光绪时期仿道光“慎德堂”款瓷器有瓶、盘等器,民国时仿有天蓝釉、粉青釉、粉彩等器,虽然这些器物在造型、胎釉上仿得神似,但是在款识上却极容易看出破绽。

     部分朝代堂名款、斋名款、人名款等款识

    1、明嘉靖 :

   天宫制鼎 朱府 晋府 璞会上用 晋府造用 藩府上用 藩府佳器 郝府佳器 秦府 秦府 典膳所 秦府典膳所乙丑年造 长府制造长府造用 赵府制造 赵府制用 黔府  善所 茶房 大茶房 外膳房 内膳房 松柏草堂 滋树堂 东书堂 玉泉德记 陈文显造 陈守贵造 陈守钊造 邓奎自造 程氏自造 程景自造 吴文自造 唐比自造 刘信嘉靖年制 乐平 嘉靖年西谷制。

      2、明万历

     万历年制德府造 万历年德府造 德府造用青萝馆用 太和王府 万历年制纯思堂用万历年制纯忠堂用 万历丁亥年造黔府应用万历乙亥黔府制用 玄荫堂制 芝兰室 博物斋藏 京兆郡寿房记 灌园督造 沈氏 仙关吴震 青华仙子吴震 宣窑 程玉梓造 荆桂 少溪 紫芝主人监制。

     3、明天启

    王远选造   天启年米石隐制   天启三年唐氏制   仁波佳制    少溪置用

    4、明崇祯

    丛菊斋 雨香斋 白玉斋 博古斋 仿古斋 以德堂 吾斋 旷府佳器 甲戌孟春赵府造用 王远监造 顾氏 石林 三槐 李氏 清河制造 张明工夫 陈粤彩 杨升 可松 何朝宗 何朝宗印 张寿山 陈伟之印 林学宗印 林朝景 林氏子信 冶仙 文荣 文荣雅制 明师

联系我时请说明来自志趣网,谢谢!

免责申明:志趣网所展示的信息由用户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合法性、准确性由信息发布人负责。使用本网站的所有用户须接受并遵守法律法规。志趣网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志趣网建议您交易小心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