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俊马文化传播
《清明上河图》是中国十大名画之一,北宋风俗画作品,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绢本设色,是北宋画家张择端存世的仅见的一幅精品,属一级国宝。
《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汴京清明时节的繁荣景象,描写北宋都城东京市民的生活状况和汴河上店铺林立、市民熙来攘往的热闹场面,描绘了运载东南粮米财货的漕船通过汴河桥涵紧张繁忙的景象。是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清明上河图》 本是进献给宋徽宗的贡品,流传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有人会问名画《清明上河图》是怎么动起来的?运用了哪些高科技?林京彤表示,技术团队首先利用工程扫描仪,将原作扫描成电子文件,再用数字影像技术擦除掉画面中原有人物,并补充好场景。最后利用三维造型软件重新实现画面中的人物,并赋予每个人物身份,重新结合宋代服饰特征、生活习惯,按照每个人物的身份进行骨骼与行为绑定。经过设定、建模、蒙皮、绑定、动效、渲染一些列步骤让每个人物有身份、有行为还能互相交流。
此外,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动画团队不仅生动地启动了“清明上河图”,还创造性地展现了汴京城的繁华夜景,令人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当年的城市。另外,在运用投影和三维动画技术的同时,这幅长卷原汁原味地保留了原画的“散点******”的绘画风格。这是中国画的******特色之一,它能将多个不同视角的场景纳入统一而富于变化的长卷中,同时又能做到自然而然。
众所周知,《清明上河图》是中国十大名画之一,为北宋风俗画,出自北宋画家张择端之手。值得注意的是,张择端故乡在北宋琅琊(即青岛附近),西海岸生态观光园市场营销处处长原晶表示,此次3D动态版《清明上河图》的北方首秀选址在这里,也是对原画作者的致敬,让《清明上河图》跨越900年回到作者故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