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水银加温黄金,便其熔化,并涂抹至铜佛像表面,再经过高温返原,得出的带金质的铜佛像叫鎏金佛像。 鎏金(gilding)是一种金属加工工艺。鎏金是将金和水银合成金汞剂,涂在铜器表面,然后加热使水银蒸发,金就附着在器面不脱,关于金汞剂的记载,最初见于东汉炼丹家魏伯阳的《周易参同契》,但是鎏金器具却早在战国时期就有了,铜、银器用鎏金技术装饰美化其表面的,即称鎏金器。 鎏金器在古代盛行,但流传至今的鎏金器少之又少,盗墓贼猖獗造成很多鎏金器被毁,而留存下来的鎏金器中的鎏金佛更是稀少,自汉朝佛教传入中国之后,在中国传承数千年,南北朝时期至唐朝佛教本土化得到迅速发展,至今仍是中国一大教,金造佛起于东汉时期,那时的金佛多供养于宫中或佛寺,鎏金佛像造型优美、纹饰绚丽、宝光四射,深受广大信众的喜爱,80年代末,海外艺术品市场出现一股鎏金热,1989年11月,美国纽约苏富比艺术品拍卖公司拍卖一件明代鎏金弥勒佛像,底价为8万元美元,结果以21万美元的高价成交,震惊了全球文物市场,从而引起了收藏界对鎏金佛的狂热。 古代鎏金佛留存甚少,先发现大多数是明代鎏金佛像,宋朝之前的鎏金佛像极为稀少,如果祖上有传下来的鎏金佛建议先放在家供着,相信古董市场会趋于平稳的。当然其他鎏金器的价值也是非常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