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钱币,见证着中国悠久的货币史,承载着古老的东方文明,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韵,价值非凡。随着历史巨轮的不断推进,这些古钱币也早已而退出流通市场。如今,它们已经作为一种收藏品而深受广大钱币爱好者喜爱。
康熙元年(1662年)清政府下令停铸上代“顺治通宝”钱,而改铸“康熙通宝”钱,并规定以后凡是嗣位改元,所铸钱制皆如此例。纵观康熙一朝,在全国共开设铸钱局二十四处。由于受当时冶铸工本和钱币私铸等问题的影响,每一文康熙钱曾分别重一钱四分、一钱、七分,这样一来便产生了我们今天见到的大、中、小三种不同重量的“康熙通宝”钱。
康熙钱的背文除工部、户部所设的宝泉、宝源两局所铸均为满文外,其它外地各钱局鼓铸的通宝钱,其背文左为满文纪地,右为相应的汉字纪地。后人为收藏和研究方便,将满汉文纪地的局名编在一起,形成了一首押韵、顺口的康熙钱“背文诗”。诗云:同福临东江,宣原苏蓟昌。南河宁广浙,台桂陕云漳。这首诗将“康熙通宝”钱背满汉文的二十局都囊括其中。
近日,众凯国际有幸征得“康熙通宝”一枚,该钱币直径为2.7厘米。此枚钱币自上而下、从右至左铸刻“康熙通宝”四字,背面镌满文和一“东”字;钱币字口深峻,笔画刚劲有力,全身经过细致修整,无铸造痕迹且铜色金黄;可见收藏价值极高。
康熙年间社会比较稳定,经济发展得很快,当时的商品交换、货币经济等都比较发达,因此在这一时期里铸造的康熙通宝钱币非常精美,规整厚重的钱型和美观大方的文字都使得现在存世的康熙通宝钱币受到收藏家、投资者们的热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