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土及覆土后的管理:
播种后15-20天,当菌生长布满整个培养料后即可覆土。覆土材料选择保湿性好,透气性好、含腐度较高的水稻田土。覆土前要把土垠犁松耙碎并加以消毒。覆土采用一次性覆土,土粒大小1.5至2公分,厚度3.5-4公分,待菌丝长到粗土表面时,再盖一层细干土(土粒大小0.5-0.8公分),以盖满菌丝为宜。经过消毒的土粒在覆前应用水调至半干半湿,覆土时再用2%石灰水调节土粒PH7-7.8,覆土后如土粒偏干,应喷水调节,使土粒含水量达到60-65%,之后按100平方米用高效杀菌剂一包加水100市斤喷坭面(杀杂菌),覆土后密封1-2天,待菌丝爬土后逐步加大通风。如土层太干,菌丝爬土慢,就要减少通风或推迟通风,适当向地面喷水,提高空气湿度,造成空气新鲜、湿润的环境,促使菌丝迅速爬土。若土层太湿,空气相对湿度超过96%,再遇高温则易长杂菌。因此,每天都要到菇房观察,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出菇期管理:
覆土后15-20天,菌丝可长满整个覆土层,当土层中形成粗状菌束,出现米粒大小的白色原基时,应喷一次重水,即出菇水(水中加入0.5%益富源菌菇生态宝可以促进原基的形成和子实体的生长),分两天多次调入,以土粒含水量达到能手搓成团为宜。这时要加大通风量,约经3-5天,子实体便陆续破土而出,空气湿度维持在85-95%之间,如土层偏干,可适量喷水,保持土层湿润。菇蕾长至2公分左右时不能喷水。转潮养菌期间(一般3-5天)不喷水,待菇蕾出土时再喷一次重水。应当注意的是,不能闭门喷水,不能喷水后就关门窗,闷湿的环境易造成原基的死亡,应避免在中午温度高时喷水。阴雨、闷湿的天气,菇房空气湿度大,不必喷水,要注意通风。应根据土的干湿,菇的大小,环境的温、湿度灵活喷水。每潮菇采收结束生都要检掉菇脚、死菇,以防杂菌污染,同时要补土,填平采菇后土层出现凹凸不平的小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