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山景观艺术之所以流传至今,经久不衰,除了符合自然之美,还有就是符合人文情谊的诗、画文学。古典园林造园大多是在文人、画家和工匠的合作下完成的,这些诗画家和工匠也就是计成所说的“能主之人”。园林和文人、画家有着不解之缘,作为园林之骨的假山自然也不例外。孔子曾说“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山本来就易让人产生静感,有了孔子名言的历史性影响,后人就似乎有了一种世代相传的“集体无意识”,于是一见到山,就萌生静的体验与美。明代桑悦《煮石山房记》中说:“物之坚刚,莫逾于石”,即是对石伦理性解释往君子之德方面的延伸,正因为石具有“中正”、“贞介”的品质,也是人文意识沉淀的表现。苏氏山水(山月园)对塑石假山带来的美的理解,也是如此。
时间美
从艺术创造与欣赏的角度上说,时间因素是园林塑石假山景观不可忽视的物理要素。时间包括不同时间(朝、暮)、不同季节(春、夏、秋、冬)与不同气象(阴、晴、雨、雪、风),塑石假山瀑布景观所能呈现的景观美也不同,不同的时间韵律能给人带来情趣,满足人们的精神享受,能增强感情因素和感染力,引起共鸣,产生不同的美感;而通过塑石假山其瀑布自身不同的季时变化之美,使整个假山在季时变迁中表现出鲜明的季相特色,春雨、夏草、秋叶、冬风,随时间推移循环往复,给人一种时间迁移带来的流动美。但都与塑石假山(假山瀑布)景观交织在一起,相映成趣,让人充分体会到自然之美。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与大自然融为一体。